
年紀越大,總感覺愈來愈容易累、走幾步路就喘、動作也開始變慢了?其實這些問題不一定是指向年紀大,而是動的太少。知名職能治療師鍾孟修就表示,他曾經遇過90幾歲的伯伯,已經走不太動、或是常常忘東忘西,甚至有些已經罹患失智症,但是透過持續做體智能訓練,可以活化大腦還能提升體能,人不僅精神了,連反應力也會跟著變快。
單靠傳統的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往往難以同時兼顧身體與大腦功能。「體智能活動」是一種將「運動」與「動腦」結合的創新訓練方式,不僅能幫助中高齡者和長者維持身心功能、延緩退化,還能提升各年齡層的生活效能與認知敏銳度。
單靠有氧或肌力不夠!運動+動腦=體智能訓練
單靠傳統的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往往難以同時兼顧身體與大腦功能。「體智能活動」是一種將「運動」與「動腦」結合的創新訓練方式,不僅能幫助中高齡者和長者維持身心功能、延緩退化,還能提升各年齡層的生活效能與認知敏銳度。
具體來說,體智能訓練有以下效用:
鍾孟修老師指出,體智能訓練不同於單一的肌力或有氧運動,因為它還帶有趣味性與挑戰性,能讓長者在活動中持續投入。例如在運球時、打桌球時,大腦要協助身體協調;太極需要單腳的平衡、穩定性,這時身體因為要保持平衡不確定會往哪裡偏移,對大腦身體來說每次都是一種挑戰。
透過需要思考與協調的動作設計,不僅能提升體能,也能訓練大腦反應,好比球類運動就是最好的體智能活動,可以跟其他人一起互動,有助情緒改善。因此,體智能訓練適合銀髮族、一般上班族,連小朋友也都很適合。
不少長輩因為年紀大而行動緩慢、衰弱、記憶衰退,甚至出現失智症狀而出現拒絕出門、情緒低落的情況。鍾孟修老師表示,透過設計巧妙的體智能活動,例如一邊踏步一邊聽老歌、讓長輩跟著唱熟悉的旋律,不僅帶來情感共鳴,也讓身體與大腦同時被激活,反應速度也逐漸改善。不僅延緩失智的進程,更進一步改善了生活品質。
在實務經驗上,鍾孟修老師分享,大多數長輩經過體智能訓練,約一個月體能會有明顯進步,2~3個月後,認知反應與精神狀態明顯好轉,生活品質明顯改善。有家屬甚至驚訝地表示,才知道原來父母還記得唱〈望春風〉或〈雨夜花〉,藉由體智能訓鍊,重新喚回長輩的生命活力。
體智能訓練不需要昂貴器材,簡單動作在家就能進行。最簡單的方式是「雙手做不同動作」:例如右手畫直線、左手畫圓形;或是一邊踏步、一邊做手指操(比1、比讚交替)。這些一心二用的小挑戰,看似簡單卻能有效刺激腦部連結。
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可以坐在椅子上進行「猿猴式超慢跑」──只需腳跟交替抬起,再搭配上述的手指操協調動作,即可達到有氧與動腦的效果。進階者還能加入球類拋接,進一步增加反應與協調挑戰,而一般銀髮族可搭配健走或超慢跑。關鍵在於安全、陪伴與樂趣,只要持之以恆,每位長者都能重建體能與腦力,預防跌倒與延緩失智。
鍾孟修老師發現,多數人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在課程結束後就不再運動」。因此他建議,陪伴與趣味性是持之以恆的關鍵,家屬可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體智能概念,而照護者在陪伴運動時,也不妨刻意「表現不完美」,讓長者覺得自己反倒表現得不錯,增加自信心更能增進運動意願。
安全上,則可在站立運動時,前面準備桌子,以防站不穩時可以扶著,後面擺張椅子,以防快跌倒時可以坐下,透過這些小技巧,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體智能訓練強調「身體、腦力、情緒」三合一,對銀髮族群尤其適合。透過居家簡單的手指操與猿猴式超慢跑,只要動得開心、持之以恆,就能延緩退化、強化腦力,並且提升生活品質。正如鍾孟修老師所說:「年紀大不是問題,真正的危機是行動變慢、腦袋變鈍;選對方法持之以恆,每一位長輩都能夠重建穩定的步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延續運動動機
- 認知功能進步
- 情緒保持愉快
鍾孟修老師指出,體智能訓練不同於單一的肌力或有氧運動,因為它還帶有趣味性與挑戰性,能讓長者在活動中持續投入。例如在運球時、打桌球時,大腦要協助身體協調;太極需要單腳的平衡、穩定性,這時身體因為要保持平衡不確定會往哪裡偏移,對大腦身體來說每次都是一種挑戰。
透過需要思考與協調的動作設計,不僅能提升體能,也能訓練大腦反應,好比球類運動就是最好的體智能活動,可以跟其他人一起互動,有助情緒改善。因此,體智能訓練適合銀髮族、一般上班族,連小朋友也都很適合。
1個月體能進步、3個月反應變快!體智能訓練成果驚人
不少長輩因為年紀大而行動緩慢、衰弱、記憶衰退,甚至出現失智症狀而出現拒絕出門、情緒低落的情況。鍾孟修老師表示,透過設計巧妙的體智能活動,例如一邊踏步一邊聽老歌、讓長輩跟著唱熟悉的旋律,不僅帶來情感共鳴,也讓身體與大腦同時被激活,反應速度也逐漸改善。不僅延緩失智的進程,更進一步改善了生活品質。
在實務經驗上,鍾孟修老師分享,大多數長輩經過體智能訓練,約一個月體能會有明顯進步,2~3個月後,認知反應與精神狀態明顯好轉,生活品質明顯改善。有家屬甚至驚訝地表示,才知道原來父母還記得唱〈望春風〉或〈雨夜花〉,藉由體智能訓鍊,重新喚回長輩的生命活力。
重建體能與腦力,「手指操」+「猿猴式超慢跑」在家就能做
體智能訓練不需要昂貴器材,簡單動作在家就能進行。最簡單的方式是「雙手做不同動作」:例如右手畫直線、左手畫圓形;或是一邊踏步、一邊做手指操(比1、比讚交替)。這些一心二用的小挑戰,看似簡單卻能有效刺激腦部連結。
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可以坐在椅子上進行「猿猴式超慢跑」──只需腳跟交替抬起,再搭配上述的手指操協調動作,即可達到有氧與動腦的效果。進階者還能加入球類拋接,進一步增加反應與協調挑戰,而一般銀髮族可搭配健走或超慢跑。關鍵在於安全、陪伴與樂趣,只要持之以恆,每位長者都能重建體能與腦力,預防跌倒與延緩失智。
體智能訓練讓長者動得開心、腦力更靈活
鍾孟修老師發現,多數人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在課程結束後就不再運動」。因此他建議,陪伴與趣味性是持之以恆的關鍵,家屬可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體智能概念,而照護者在陪伴運動時,也不妨刻意「表現不完美」,讓長者覺得自己反倒表現得不錯,增加自信心更能增進運動意願。
安全上,則可在站立運動時,前面準備桌子,以防站不穩時可以扶著,後面擺張椅子,以防快跌倒時可以坐下,透過這些小技巧,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體智能訓練強調「身體、腦力、情緒」三合一,對銀髮族群尤其適合。透過居家簡單的手指操與猿猴式超慢跑,只要動得開心、持之以恆,就能延緩退化、強化腦力,並且提升生活品質。正如鍾孟修老師所說:「年紀大不是問題,真正的危機是行動變慢、腦袋變鈍;選對方法持之以恆,每一位長輩都能夠重建穩定的步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