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對中醫來說恰好不同的穀類可以對應不同臟腑,例如:
- 糙米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脾胃)
- 燕麥降膽固醇,潤腸通便。(大腸)
- 小米安神養胃,適合脾胃虛弱者。(心脾)
- 黑米補腎益精,增強體力。(腎)
- 薏仁利濕健脾,適合水腫體質。(三焦脾)
同場加映:西醫怎麼看?
- 代謝適應:長期極低碳水化合物攝入會導致身體進入「節能模式」,基礎代謝率下降,消耗的熱量減少,從而導致體重停滯。
- 肌肉流失:碳水化合物是肌肉的重要能量來源。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肌肉分解,進一步降低基礎代謝率。
- 荷爾蒙失調: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影響胰島素、瘦素等荷爾蒙的分泌,導致食慾增加、脂肪儲存增加。
- 營養不良:碳水化合物是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身體正常機能。
碳水化合物的迷思破解
迷思一: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
碳水化合物長期被誤解為肥胖的元兇,但事實上,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之一。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攝取不僅不會導致肥胖,還能維持新陳代謝的穩定。
如果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身體會進入「飢餓模式」,開始分解肌肉組織來獲取能量,這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反而更容易復胖。
此外,極端低碳飲食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是調節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一旦功能受損,代謝率會進一步下降,體重管理將變得更加困難。
長時間不吃碳水化合物還可能導致情緒低落、疲勞和免疫力下降,因為碳水化合物對血清素(一種影響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的生成至關重要。
五穀根莖類可幫助合成血清素,俗稱快樂荷爾蒙,所以啊,長期不吃飯會很不快樂喔,情緒緊繃容易憤怒,查覺到壓力,睡眠品質差。
重點: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不會導致肥胖,反而有助於維持新陳代謝穩定。極端低碳飲食可能導致代謝下降、甲狀腺功能受損,反而增加復胖風險。
吃對碳水反而有助穩定血糖又養腦!下一頁看中醫觀點破解更多「不吃碳水」的迷思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