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復腸道蠕動力是治癒便秘的關鍵
便秘的治療方向應該是體質調理加上緩解便秘當下造成的不適感,例如腹脹、痔瘡等,絕對不是為了減重,之後刺激腸道蠕動的藥物應逐漸減量(是的,包括常見的理氣藥及許多人認識的大黃),接下來減少服藥頻率(或劑量),停藥後觀察排便狀況,可以順暢的自解才是治癒。
有時候我還會開玩笑地和跟診學生說:「有的患者來看中醫就是希望可以戒除西藥,你還是開一些刺激腸道蠕動的藥物才能解,這樣和西藥有甚麼不一樣?這些刺激腸道蠕動的藥物如果沒有適當搭配調整體質的藥物,甚至有可能愈開劑量愈重,不吃你的藥不會排便,吃了你的藥就可以排便,你對這樣的療效滿意嗎?難道中藥幫助排便的藥就比較溫和、不會有副作用?服中藥一陣子後,沒有辦法減少刺激腸道藥物的劑量就是方向錯誤!」
當然腹部曾經接受過手術,容易腸沾黏,可能比較需要依賴排便藥物,但是這一部分也可以經由活血藥物改善腸沾黏的狀況。除了某些重大疾病,如癌症或肝病患者,需使用這些刺激腸胃蠕動或理氣的藥物,以幫助毒素的清除,平常在便秘的治療應該是緩便秘之急,不應該長久使用。
【延伸閱讀】
- 脹氣、便祕、口臭問題...這杯排毒飲一次幫你解決
- 起床喝水、飯後2匙__...名醫5招根絕便祕
- 研究:便祕竟增13%腎病風險!7大整腸食物別錯過
- 光吃地瓜不一定能治便祕!加蜂蜜這時吃,改善九成問題
- 營養學博士食療法,改善便祕、貧血、肥胖等4問題
作者簡介
李嘉菱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雙主修畢業,擁有中西醫雙執照。擅長於『中醫腹診』,治療腸胃疑難雜症,都有相當好的療效,並常透過衛教給予患者適當的養生方式。 醫舞定情的部落格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