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痣與癌怎麼分?醫揭超過這年齡長新痣要小心,5特徵恐是癌變

烏惟新醫師
2025-08-29 00:00:00
19
收藏
分享

一位六旬長者鼻子長了一個「痣」有三、四年了,這顆「痣」有逐漸在在變大,所以他來到烏醫師門診詢問能否除痣。烏醫師並不是命理老師,其實不會去評估面相上痣的「吉凶」,但是烏醫師是皮膚專科醫師,職責是評估患者皮膚腫瘤的「吉凶」,是良性無傷大雅、抑或「惡性」必須根除務盡。

烏惟新醫師_皮膚癌01
 

超過50歲以上臉部新發黑色腫瘤要特別留心


烏醫師覺得患者已經六十多歲了,這年齡開始新長的「黑痣」並不尋常,很可能並不是「痣」,於是烏醫師連忙拿起「皮膚鏡」詳細端倪,發現病灶上有一條不尋常的樹枝狀血管(arborizing vessels),這往往是皮膚惡性腫瘤「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的皮膚鏡特徵。

於是烏醫師建議不應雷射除痣,而是應該安排切片病理檢查。切片後的病理報告證實了烏醫師的擔心,是色素性基底細胞癌(pigmented basal cell carcinoma)。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歐美白種人的基底細胞癌特徵為膚色具珍珠光澤的皮膚腫瘤,但黃種人不同的是最常見的基底細胞癌是色素性基底細胞癌(pigmented BCC),臨床表現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特別黑的「痣」。

其實超過50歲以上皮膚已經很少會長新的「痣」了,若有新長出來的黑色腫塊必須特別留心。說起不尋常的「痣」民眾總是擔心「惡性黑色素癌」,但事實上台灣的惡性黑色素癌大多長在腳底,長在臉上並不多見。

根據台大醫院的統計,大多數面部色素性腫瘤切除後報告為惡性腫瘤者,大多數都是色素性基底細胞癌而非惡性黑色素癌喔!好在基底細胞癌預後遠比惡性黑色素癌好太多了,只要手術切除乾淨就能根治,幾乎沒有淋巴或遠端轉移。
 

超過50歲以上臉部新發黑色腫瘤的注意事項


超過50歲的人若在臉部出現新的黑色斑塊,需特別警惕,因為這可能不僅是良性的色素痣(acquired nevocellular nevus),還可能是惡性病變,如色素性基底細胞癌(pigmented basal cell carcinoma, pBCC)或黑色素瘤(melanoma)。

由於年齡增長,皮膚的累積紫外線暴露和其他環境因素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因此,任何新出現或快速變化的黑色斑塊都應由皮膚科醫生評估,必要時進行皮膚鏡檢查或切片檢查。
 

大多數後天性色素痣(acquired nevocellular nevus)出現的年齡


後天性色素痣通常在童年到青春期(5-20歲)開始出現,並在20-30歲達到高峰。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超過40-50歲,新發色素痣的數量通常減少,且現有痣可能逐漸退化或消失。因此,若在50歲以上出現新的黑色斑塊,應懷疑是否為其他病變,而非典型的後天性色素痣。

色素性基底細胞癌(pBCC)在亞洲人中的臨床表現與其他族群略有不同,以下為其特色:
 

  • 外觀:pBCC通常表現為黑色、棕色或藍灰色的斑塊、結節或潰瘍,可能被誤認為黑色素瘤或色素痣。亞洲人由於皮膚色素較深,pBCC的色素沉著更為明顯,常呈現均勻或不均勻的黑色。

     
  • 好發部位:在亞洲人中,pBCC多見於面部(如鼻、臉頰、眼周)等暴露於陽光的區域。

     
  • 形態:病灶邊緣可能不規則,表面可呈現珍珠光澤(pearly border),偶有潰瘍或出血。

     
  • 亞洲人特徵:相較於白種人,亞洲人的pBCC更容易表現為色素沉著,且可能與其他色素性病變(如黑色素瘤或痣)混淆。

     
  • 病程:病灶生長緩慢,但可能伴隨局部破壞,若不治療可侵入深層組織。

 

色素性基底細胞癌的皮膚鏡特徵


皮膚鏡(dermoscopy)是診斷pBCC的重要工具,其典型特徵包括:

【色素模式】
 

  • 不規則色素網絡(irregular pigment network):黑色或棕色的不對稱色素分佈。
  • 藍灰色點球(blue-gray globules):不規則的色素團塊,反映真皮中的色素沉積。
  • 葉狀結構(maple leaf-like areas):形似楓葉的色素區域,邊緣不規則。


【血管特徵】
 

  • 樹枝狀血管(arborizing vessels):分支狀、樹杈樣的血管分佈,是基底細胞癌的經典特徵。
  • 短細血管(short fine telangiectasias):細小、短促的血管結構。


【其他結構】
 

  • 珍珠光澤邊緣(pearly border):皮膚鏡下可見光澤邊緣,反映腫瘤的纖維基質。
  • 潰瘍或糜爛:若病灶進展,可見表面破損或潰瘍。


鑑別診斷:50歲以上新發黑色斑塊需與良性色素痣、黑色素瘤、脂漏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等鑑別。
診斷建議:建議及早就醫,使用皮膚鏡檢查,並根據需要進行切片以確定診斷。

烏惟新醫師_皮膚癌02
皮膚專科醫師判斷「痣」的吉凶,依據的不是面相,而是紮實的訓練與科學的方法。相信科學,才能真的「趨吉避凶」。

本文獲得烏惟新醫師授權刊載 烏惟新醫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