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40歲壯男胸悶、暈眩一查大白肺!「肺泡被蛋白質阻塞」得靠洗肺救命

新聞中心高儷綾
2025-08-28 17:17:48
10
收藏
分享

40歲的魏先生體格健壯,從事搬運工作多年,體能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然而,近兩年他感覺肺活量明顯下降,時常出現間歇性暈眩,甚至有好幾次在搬運重物時,突然吸不到氣,胸口像是被重物壓住般喘不過氣來。

近期更出現背部劇烈疼痛,就醫檢查後,一開始初步判斷是肺部慢性發炎;3個月後再次檢查卻發現雙肺大片白影惡化,經穿刺切片後,確診為發生率僅百萬分之一的罕見疾病「肺部蛋白質沉積症」。

 

以為是肺部慢性發炎,追蹤竟是百萬分之一罕病



負責此次診斷及治療的台北慈濟胸腔內科主任藍冑進表示,肺部蛋白質沉積症是一種肺泡內充滿蛋白樣物質、嚴重阻礙氧氣交換的罕見疾病。魏先生在初就診時,電腦斷層初步研判是肺部慢性發炎,進一步的支氣管鏡檢查也顯示氣道清晰無異常,連同細菌與黴菌等各項培養檢查也均為陰性,病因成謎,只能密切追蹤病況。

但後續追蹤卻發現雙肺白影惡化,只能進一步接受肺部穿刺切片,最後確診極為罕見的肺部蛋白質沉積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

根據國外研究統計,蛋白質沉積症的發生率僅約百萬分之一。藍冑進主任指出:「目前醫學對該病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瞭,推測與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正常情況下,肺部會分泌表面張力素等蛋白質,協助肺泡維持張開、促進氣體交換。但當這些蛋白質異常累積且無法被自然代謝清除,就會堵塞肺泡,進而導致缺氧、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肺部蛋白質沉積症在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容易與肺炎、肺纖維化等疾病混淆,導致誤診與治療延誤,因此提高臨床警覺性至關重要。

 

患者胸悶、難正常呼吸多年,靠「全肺灌洗術」重生



針對肺部蛋白質沉積症,目前最具療效的治療方式為「全肺灌洗術」。過程中,醫療團隊會使用約10公升的溫熱生理食鹽水,重複灌注並抽出,徹底清除沉積於肺泡內的蛋白質物質。

藍冑進主任強調:「全肺灌洗術是一項跨團隊合作的高階技術,需仰賴胸腔內外科醫師、麻醉科、呼吸治療師與放射科團隊緊密配合,才能為病患爭取最佳的呼吸品質與生活重建機會。」魏先生已於術後第3日康復出院,他開心表示:「胸口重重的感覺已經好幾年,很久沒有這麼輕鬆,原本以為只是工作勞累,沒想到背後竟藏著這麼嚴重又少見的疾病,謝謝台北慈濟醫療團隊!」

 

9成病例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新型藥物研發中



由於醫學上對於蛋白質沉積症的確切病因仍未釐清,其後續是否會復發亦無法明確預測。

根據知名權威期刊《Nature》的資料顯示,目前已知約90%的肺部蛋白質沉積症(PAP)病例是自體免疫疾病,除了全肺灌洗術的治療方式以外,全球也陸續在研究開發相關的注射或是吸入型藥劑,讓受此病所苦的患者能有更多種的治療方式可以選擇。

藍冑進主任提醒,民眾若出現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難、活動耐受力下降、胸悶或易喘等症狀,切勿輕忽。建議儘早尋求胸腔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以利及早診斷與介入治療。及時處置不僅有助於延緩肺功能惡化,亦能有效降低疾病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提升整體預後。

 

參考資料:
  1. 《Nature》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關鍵字: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