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止痛藥誰最有效?有什麼副作用?生理痛救星選「它」、3族群小心傷身

大是文化
2025-08-29 15:33:49
9
收藏
分享

阿斯匹靈、布洛芬、乙醯胺酚,在這3種常見的止痛藥中,以阿斯匹靈的歷史最為悠久。

 

降溫止痛、抗血栓:阿斯匹靈



1819年,人類從柳樹皮萃取出一種名為水楊苷(Salicin)的分子,並發現經過化學反應衍生出的水楊酸(Salicylic acid),不僅具有降溫或止痛的效果,還能抑制發炎的症狀。隨著時代進步,水楊酸終於改良成阿斯匹靈。同時,在德國的拜耳(Bayer)公司的包裝下,於1899年正式上市,並廣泛使用於全球各地。

然而,時至現今,含有阿斯匹靈的成藥已經愈來愈少。阿斯匹靈不再以退燒、止痛為主力,最新用途是抗血栓,透過抑制血小板中的環氧合酶,會阻斷血栓素A2的生成。原本長期做為退燒止痛藥使用的阿斯匹靈,被賦予了全新用途。

取而代之的,正是布洛芬。實際上,就止痛效果來說,布洛芬的止痛效果已被證實比阿斯匹靈更強。

 

生理痛救星、止痛消炎:布洛芬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看布洛芬(Ibuprofen)的特點。布洛芬除了退燒止痛的藥效較佳,同樣也具備抑制發炎的功能。雖然不像阿斯匹靈那般老字號,但時日也不短,早在1969年就有英國醫院率先使用。

當時,為了減少阿斯匹靈的副作用而開發的這款藥物,算是非常成功。

此外,布洛芬容易被子宮吸收,因此對減緩生理痛亦特別有效。

不論是日本還是國外,布洛芬都被廣泛且長期使用,其安全性也有一定的保障。只不過布洛芬同樣會抑制COX−1,因此服用前仍須仔細評估。

目前市面上,除了有SS製藥的EVE,布洛芬含量為一般劑量(最大劑量為400~450毫克),也有佐藤製藥推出的Ringl Ivy α 200,這類含有高劑量布洛芬的產品。(編按:台灣目前規定一天不可超過1200毫克)

 

消化性潰瘍、高血壓、腎臟病患者應避免服用或徵詢藥師



然而,藥效與副作用常常並存,雖然高劑量的布洛芬能發揮較強的藥效,但副作用也就越強。因此,患有胃或十二指腸等消化性潰瘍的人應避免服用。對於高血壓或腎臟病的患者,也需多加注意。

此外,布洛芬除了會影響消化系統,還可能引發氣喘。事實上,類似退燒止痛藥等帶有抑制環氧合酶COX作用的藥品,都必須注意氣喘的副作用。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在選購這類藥品時,仍建議優先諮詢藥師的意見。

 

退燒止痛,小朋友也能服用:乙醯胺酚



接下來,來聊聊常見的退燒止痛藥「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先來看看乙醯胺酚的強項。其實,乙醯胺酚不是主打藥效,而是小朋友也能安心服用。

特別是在指示用藥中,乙醯胺酚可說是兒童專用的退燒止痛藥。(編按:其他止痛藥各有其使用年齡限制,各類藥品皆須依醫囑指示用藥)

當嬰幼兒發燒時,醫師之所以大都開立乙醯胺酚,無非是基於安全性的考量。因為乙醯胺酚的副作用最小。由此可見,如果所有退燒止痛藥排排站,乙醯胺酚的安全性自認第二,沒人敢出頭說第一。

此外,乙醯胺酚還有一項優點:吃了不會胃謅謅,因為藥效較弱。

除此以外,乙醯胺酚在藥效方面也稍有不同。那就是乙醯胺酚抑制COX−1或COX−2 的作用很弱。因此,與其他退燒止痛藥相較之下,胃腸方面的副作用倒是緩減許多。

當然,乙醯胺酚也有弱項。

那就是退燒與止痛效果,還是比不上布洛芬。此外,由於乙醯胺酚對環氧合酶的抑制力較弱,當然就不能期待抗發炎的效果。

 

乙醯胺酚透過中樞神經散熱止痛



聽到這裡,相信各位都問號滿天飛。老實說,乙醯胺酚如此不溫不火,還能發揮藥效,至今還沒有完全被學術界解明,目前已知大抵如下。

乙醯胺酚主要透過調節下視丘的體溫控制中樞,促使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我們的身體散熱,從而達到退燒效果。

止痛方面則是提高控管大腦視丘或皮質疼痛感的臨界點(Border line)。此外,還能激化人體原有的耐痛神經。總而言之,乙醯胺酚雖然長期被廣泛使用,但相較於其他退燒止痛藥,如布洛芬,其作用機轉仍有許多不明之處。話說回來,這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像這樣作用機轉尚未完全明瞭的藥物,其實還不少。

本文摘自《家庭必備,藥物如何治療疾病》/ 山口悟(日本藥劑師、理學博士)/大是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關鍵字: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