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樣是65歲後的生活,有人悠遊山林、樂享退休;也有人一腳踏進醫院、輪椅和看護成為日常。究竟樂齡生活差在哪裡?台灣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長者,如何不讓老年生活變成醫療馬拉松,或許可和日本學習寶貴經驗。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高齡者臥床、進入長照的前4大主因分別是:失智症、腦中風、衰弱症(frailty)、骨折與跌倒。別以為這些只是「自然老化的代價」,事實上透過日常習慣的調整,就有機會打破「老了就一定會躺平」的命運,提前佈局健康老後人生。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高齡者臥床、進入長照的前4大主因分別是:失智症、腦中風、衰弱症(frailty)、骨折與跌倒。別以為這些只是「自然老化的代價」,事實上透過日常習慣的調整,就有機會打破「老了就一定會躺平」的命運,提前佈局健康老後人生。
失智症是失能最大元凶!健腦防老化,運動最有效
統計顯示,失智症是高齡者失去自理能力的最大元凶,佔比高達18.7%!原來失智症不只是「忘東忘西」,嚴重的話甚至會徹底影響生活能力,包括服藥、理財、甚至找路回家都出問題。幸好,形成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是一場長達20~30年的慢性戰爭,現在開啟「護腦行動」或許就能有效預防。
在日本專家票選的「防止腦部老化的習慣排行榜」中,「運動」獲得壓倒性票數奪冠。光是站起來動一動,就能改善心血管與腦部健康;每天走路散步,還能促進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分泌,對抗壓力、提神醒腦,堪稱最親民的「腦部保養品」!
若想讓運動再升級,結合「動腦」效果更強,像是邊健走邊唱歌、散步時算算數,或參加網球、舞蹈等需要策略和反應的團體活動,不只促進腦神經連結、還能拓展社交圈,讓腦袋和心情都青春洋溢。
在日本,腦中風是長者需要照護的第2大主因,佔比15.1%,而在台灣,它更是成人失能的元凶之一。一場腦中風,不只可能奪命,就算搶救成功,也常留下癱瘓、說話困難等後遺症,人生從此大轉彎。
國健署指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且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若中風,失能風險也比非三高患者高出許多,建議若要預防失能,一定要掌握3個關鍵數字:
日常飲食方面,吃得清淡少鹽、多蔬果、不碰含糖飲料,搭配每週3-5次、每次30分鐘的規律運動,控制體重與腰圍不超標,自然能將三高控制得標準,讓腦袋繼續清楚,人生不突然「斷電」。
健康到老不斷電,必要「有力氣、走得動、保命防跌」!下一頁看還有哪些方法遠離臥床人生
在日本專家票選的「防止腦部老化的習慣排行榜」中,「運動」獲得壓倒性票數奪冠。光是站起來動一動,就能改善心血管與腦部健康;每天走路散步,還能促進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分泌,對抗壓力、提神醒腦,堪稱最親民的「腦部保養品」!
若想讓運動再升級,結合「動腦」效果更強,像是邊健走邊唱歌、散步時算算數,或參加網球、舞蹈等需要策略和反應的團體活動,不只促進腦神經連結、還能拓展社交圈,讓腦袋和心情都青春洋溢。
降3個關鍵數字,預防腦中風奪走生活自主權
在日本,腦中風是長者需要照護的第2大主因,佔比15.1%,而在台灣,它更是成人失能的元凶之一。一場腦中風,不只可能奪命,就算搶救成功,也常留下癱瘓、說話困難等後遺症,人生從此大轉彎。
國健署指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且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若中風,失能風險也比非三高患者高出許多,建議若要預防失能,一定要掌握3個關鍵數字:
- 血壓<140/90mmHg
- 醣化血色素<7%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
日常飲食方面,吃得清淡少鹽、多蔬果、不碰含糖飲料,搭配每週3-5次、每次30分鐘的規律運動,控制體重與腰圍不超標,自然能將三高控制得標準,讓腦袋繼續清楚,人生不突然「斷電」。
健康到老不斷電,必要「有力氣、走得動、保命防跌」!下一頁看還有哪些方法遠離臥床人生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