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尿急憋不住狂跑廁所!泌尿醫教你訓練膀胱,10神招改善頻尿

新聞中心沈宜臻
2025-04-16 11:02:00
139,516
收藏
分享
你是否總在外出時頻頻尋找廁所,或因怕尿急而不敢喝水?許多人長期忍受頻尿所帶來的不便,卻不知它可能與膀胱過動症、感染、甚至膀胱癌有關。泌尿科醫師程威銘提醒,頻尿不只多跑幾次廁所而已,還可能暗示潛在疾病,甚至影響心理與生活品質!

一天尿尿幾次算頻尿?是「膀胱無力」還是「膀胱過動」?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一天當中尿尿的次數可能不同,泌尿科醫師程威銘解釋,在泌尿科的定義中,「頻尿」指的是白天如廁超過8次。以一般人每天約睡8小時、清醒16小時來計算,若平均不到兩小時就得跑一次廁所,就可能屬於頻尿的範疇。

不過,這項標準只是參考,實際仍須依個人的飲水與飲食習慣調整,例如大量飲水時自然上廁所的頻率會變高,都不喝水的話可能一整天只上廁所兩三次。此外偏鹹的飲食也容易導致體內水分堆積,當夜晚身體在休息時啟動排水功能,夜間排尿次數就會變多了。

臨床上,醫師除了觀察如廁頻率,還會進一步詢問病患是否伴隨「尿急」——也就是突然出現強烈的尿意、非上不可、甚至來不及如廁就出現漏尿情況,這種情形屬於「急迫性尿失禁」,多半已涉及膀胱功能異常,不單是水喝太多這麼簡單。

若有類似症狀,應特別留意是否為膀胱相關問題的早期徵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膀胱無力」,但這類症狀其實更常與「膀胱過動症」有關,由於膀胱容量減少,不分白天黑夜都會容易想上廁所,即使在睡眠期間也難以長時間儲尿,進而出現夜間多次起床如廁的夜尿情形,而無論是哪種泌尿道疾病,仍需到泌尿專科做尿路動力學檢查,才能進一步診斷。

  • 膀胱過動:膀胱變得過於敏感,一儲存尿液便立刻收縮,引發急迫的尿意,甚至來不及如廁就發生漏尿,通常尿勢急且快。常見族群為攝護腺肥大男性、神經受損患者(如脊椎有舊傷)、以及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影響膀胱功能,初期表現就可能會膀胱過動。
  • 膀胱無力:膀胱本身收縮力量不足,導致無法完全排空,即使剛上完廁所仍有大量尿液殘留。排尿時感覺卡頓、排尿困難。

頻尿狂跑廁所是病嗎?什麼情況需要看醫生?



頻尿是一種症狀,本身並不一定代表一種疾病,但這不代表可以不在意頻尿的問題,程威銘醫師提醒,長期頻尿容易影響生活品質,比如已經退休的長輩、本來應該有充裕時間可以出門活動,卻因為頻尿又怕出門在外找不到廁所,變得不敢外出、不參與社交活動,最後不單是生活空間被侷限,心理健康也受打擊,變得情緒低落、嚴重有損身心健康。

程威銘醫師也詳細解析頻尿常見五大原因,若頻尿已影響日常作息,建議就醫釐清原因並尋求適當治療,以免症狀惡化喔!

  1. 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是引起頻尿的常見原因,但實際上,凡是會刺激膀胱的狀況,都可能造成頻尿症狀。

  2. 攝護腺肥大:男性年長後常見的攝護腺肥大,會讓膀胱受到擠壓,導致可儲存尿液的空間減少,使排尿次數增加。

  3. 泌尿系統結石:包含膀胱結石與接近膀胱的輸尿管結石,這些異物會讓膀胱誤以為需要排尿,頻繁地收縮、造成頻尿感。

  4. 泌尿道感染:像膀胱炎、尿道炎等細菌感染會導致尿液混濁、發炎反應,膀胱會因為「想要排掉髒尿」而變得異常活躍,引起頻尿。

  5. 膀胱癌:某些膀胱癌患者最初表現為頻尿或尿急,尤其若合併無痛性血尿,更應提高警覺。若出現「血尿」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點下一頁,醫師教你10招改善頻尿症狀



頻尿別再不敢喝水了!醫師教你10招改善頻尿症狀



不少人擔憂頻尿問題,會下意識選擇少喝水,但身體不能缺少水分,長期飲水量不足也有害身體健康。程威銘醫師建議,改善頻尿應從生活習慣與正確診斷著手,以下十個方法就有助於頻尿症狀改善!

  1. 調整飲水時間:長時間外出或不便如廁時,可暫時減少水分攝取,活動結束後再補充,避免因少喝水導致脫水或泌尿道感染。

  2. 憋尿訓練:你聽過膀胱也能訓練嗎?透過夾肛門快速收縮五下的方式,壓抑尿意並延長排尿間隔,有助提升膀胱容量,但需避免過度憋尿,以免反而造成膀胱的傷害。

  3. 凱格爾運動:透過快速收縮骨盆底肌群,能有效壓抑膀胱收縮反應,適合膀胱過動症患者進行練習

  4. 避免刺激性飲品:茶、咖啡、可樂等含咖啡因飲品會刺激膀胱,建議盡量避免,以減少不必要的頻尿。

  5. 少量多次喝水:一次大量飲水容易增加排尿次數,建議將總水量分散飲用,有助控制尿意頻率。

  6. 泡腳或熱水澡:透過促進排汗降低尿液生成,有助於緩解夜間頻尿或特殊時段的排尿困擾。

  7. 規律運動:適度有氧運動有助穩定交感與副交感神經,降低因緊張或焦慮導致的頻尿症狀。

  8. 維持排尿規律:避免讓膀胱過度充滿才去如廁,養成規律排尿習慣可減輕膀胱壓力,預防症狀加重。

  9. 注意環境與食物溫度:相信大家都有天冷頻尿的經驗,除了環境溫度,吃冰冷食物也容易刺激膀胱神經,導致尿意增加,所以不妨留意環境與飲食的變化。

  10. 醫師診治與用藥:若生活調整無效,醫師診治上可能使用抗膽鹼藥或交感神經促進劑,針對合併糖尿病、攝護腺肥大者也需對症治療。部分難治型患者可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至膀胱,抑制肌肉過度收縮,被證實為有效的治療選項。

頻尿還加上血尿,會不會是膀胱癌徵兆?



頻尿伴隨「血尿」還會痛,總讓人擔心是感染發炎,甚至害怕會不會是「膀胱癌」徵兆?

雖然血尿的確是膀胱癌可能徵兆之一,但程威銘醫師澄清,不是所有血尿都是癌症導致,通常嚴重泌尿道感染也會導致血尿與頻尿,這類情況通常起病急促,可能當天或數日內就出現症狀。相較之下,若是由膀胱癌引起的血尿,通常會發生在年紀偏大的族群,且常伴隨長期抽菸的生活史。同時,癌症型血尿經常沒有明顯疼痛感,卻又反覆出現、難以自行痊癒。

也就是說,如果不痛的血尿反而更危險,但一般我們很難自己判斷,所以醫師提醒,發現血尿時別輕忽、但也不要別自己嚇自己,不論有無其他不適,還是立即就醫檢查比較安心,也避免延誤診斷與治療時機。

頻尿不是只能忍耐的煩惱,也不該因為擔心頻尿而限制水分攝取。透過及早就醫、釐清病因與適當治療,多數患者都能大幅改善症狀。若你也正為頻尿所苦,不妨儘早諮詢泌尿科專科醫師喔!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