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暑是夏季常見問題,因高溫潮濕導致熱量無法散發,引發不適。中醫視中暑為「暑病」,與暑熱、暑濕侵襲有關。刮痧作為中醫療法,可緩解中暑症狀。
中醫認為,中暑是外感六淫中的「暑邪」侵襲人體所致,暑邪具有以下特性:
中暑的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中暑是外感六淫中的「暑邪」侵襲人體所致,暑邪具有以下特性:
- 陽熱之邪:暑為陽邪,易傷津耗氣,導致人體陰津不足。
- 易夾濕:夏季多濕,暑邪常與濕邪相結合,形成暑濕之邪,阻滯氣機。
- 上犯清竅:暑邪易擾亂心神,引起頭暈、意識模糊等症狀。
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以下類型:
- 暑熱證:因暑熱傷津,表現為高熱、口渴、汗多、疲乏、心煩、尿黃等。
- 暑濕證:暑濕困脾,症見身熱不揚、頭重、胸悶、惡心、腹脹、食慾不振等。
- 暑厥證:暑邪內陷心包,重症可出現昏厥、抽搐等危急症狀。
中暑的病機核心在於暑邪侵襲,導致氣津兩傷、氣機不暢,甚至影響臟腑功能。若不及時調理,可能引發進一步的併發症。
刮痧為何可以解暑?
刮痧是中醫外治法之一,通過刮拭皮膚特定部位(如經絡、穴位),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祛邪外出之效。
對於中暑,刮痧的治療機轉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 祛暑解表:刺激皮膚,開泄毛孔,排出暑邪,常用大椎、風門等穴位。
-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痛、胸悶,痧點反映邪氣外排。
- 調節陰陽:平衡陰陽,緩解口渴、疲乏,常用合谷、曲池穴。
- 舒緩神志:刮拭大椎、百會,清心醒神,改善心煩、意識不清。
現代研究也表示刮痧可以
- 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促進代謝,改善組織缺氧。
- 調節神經:刺激皮膚,平衡自主神經,緩解心煩、胸悶。
- 抗炎作用:促進免疫調節,加速炎症消退。
- 調節體溫:促進汗腺分泌,輔助降溫。
什麼狀況才適合刮痧?有什麼注意事項?下一頁看更多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