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豆腐、牛奶全是加工食物!這些「天然」反而毒,營養師揭吃少還胖2關鍵

早安健康編輯部
2025-07-01 12:00:00
55,433
收藏
分享
不少人有著這樣的困擾:明明已經吃得很少,怎麼還是瘦不下來?推究原因可能是零食吃太多,殊不知零食、精緻食品如蛋糕等都是「超加工食品」,這類食品的特點就是高油、高鹽與高糖,經常吃,結果不難想像。

原型食物就不是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就是一般民眾心目中認為的加工食品。」營養師林世航說,民眾認為只要不是食物的最原始型態就是加工食品,但事實並非如此,蘋果從樹上「被」摘取、甚至「被」清洗等都是加工,因此,消費者對加工食品的認知與實務界不同。

林世航進一步說明,「加工食品」的定義很廣泛,像是殺菌過的牛奶、添加凝固劑的豆腐、優格和冷凍蔬菜等都算是加工食品,但加工不一定都不好,牛奶殺菌就是為了食品安全。但天然食物若保存不當可能更危險,例如花生、黃豆和薏仁若保存不當可能產生黃麴毒素。

超加工是為了延食可食性、甚至提升營養



林世航不諱言隨著食品加工的技術提升,許多食物可能在加熱過程營養流失,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強化的營養素,使它接近原始狀態,甚至為了消費健康需求額外添加營養素,例如國外已有穀片中加入葉酸以保護心血管的產品。

「再營養的食物,如果口感不好也很難吸引人去吃,不吃也就吃不到它的營養。」因此,營養與適口性也要兼顧。從整體性而言,各種優點與風險也要評估。

理由1:防腐劑抑制細菌孳生


林世航認為這是常見的誤解之一,食品添加物都是衛生福利部食藥署經過毒理試驗後,可能含有極微量毒性,但是人體可容許的範圍,核定認可的合法添加物。

理由2:抗氧化劑減少油耗味


油脂(例如植物油)容易產生油耗味,因而添加抗氧化劑;或是使用深色玻璃瓶降低氧化反應,但這會增加成本。也有業者雖不用抗氧化劑也不用深色瓶子,然而為了避免售價提高,使用不好的油品。所以,「添加物不等於不健康!」林世航再次強調。

理由3:滿足大眾口福


冰淇淋是許多人的最愛,但油水不相容,在製造過程需要加乳化劑,林世航提到坊間常見的手工冰淇淋強調不加乳化劑,其實是使用蛋黃,蛋黃就是天然的乳化劑;此外,手工冰淇淋是當天製造當天賣完,且銷售區域有限;但我們隨時可在超商買到冰淇淋吃,在運送過程為了防止因失溫而油水分離,食品業者為了維持一定品質,才需加乳化劑,終究都是以消費者能方便買到為考量。

「加工」一定傷健康?天然食物也可能有中毒危機?!下一頁看營養師更多詳解說法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