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路像穿鐵鞋、易拖行、轉身易跌倒,都要注意
臨床上,步態不穩常常先出現,容易跌倒。病友本人會覺得好像穿了一雙鐵鞋,走路時,像被磁鐵吸住,走路就很吃力,很不好抬,所以慢慢的會像鴨子一樣在地上拖行。動作會變得較遲緩,從坐姿要起立行走的速度會變慢。尤其在轉身時,一般人可以直接轉身,水腦症的病友,要繞個小半圈,才轉得回來,平衡感不好,一急就容易「閃到」、跌倒。
尿失禁是看每個人的控制力,大部分有自覺的長輩,膀胱的尿液積起來,稍微有膨脹感,裝不了太多的尿,就會有尿意,很頻繁的跑廁所。尤其晚上怕尿床,常起來上廁好幾次,結果,三天兩頭半夜跌跤、滑倒送急診。
黃詩浩醫師表示,「至於失智症狀,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牽涉到原本的腦力基礎。像我有位病友是大學快屆齡退休的教授,本來是教數學電機工程,頭腦非常好,他自覺走路變得比較『鈍』來就診。仔細做高階認知功能測試,分數有稍微降低。但還是足夠他應對日常生活所需,就不會太快表現出失智症狀。」。
一直到水腦症比較中後期,家人才覺得他的反饋速度有變慢。比如說:聊天時,孩子問「吃飽沒」,他可能會「鈍」個幾秒才回答。跟人的對話,有點像是wifi不穩,一直轉圈圈會延遲幾秒才回應。這是因為水腦症會讓腦循環不好,神經傳輸速度會變慢,很難聊。
而高階的腦功能失常,有時候是認知功能障礙,有時候是短期記憶力變差,或是情緒管控變得比較暴躁、寡言不想講話。在臨床上,面向較多樣化。
臨床上,有時會在腰椎穿刺做「抽水測試」,抽掉最少10cc,最多30cc的腦脊髓液。隔天家人能感受到平常任家人擺佈,反應有點「鈍」的長輩,在抽水測試後,頭腦會變得比較靈活,反應的速度明顯恢復,這也是水腦症特殊之處,放了一些腦脊髓液,病人及家人有時就感受到明顯的進步而願意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正常腦脊髓液像透明糖水,帶血、淡黃、褐色,都是異常
在進行「抽水測試」時,也會觀察腦脊髓液的質地。正常的腦脊髓液非常透明清澈,含有輕微的蛋白質跟葡萄糖,質地像是稍微有點黏性的糖水。若是穿刺時,不小心刺到靜脈,腦脊髓液剛開始會帶一點點血水,後面應該是清澈的。若持續一直有帶血,要考慮有可能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或是腦中有動脈瘤的先兆性出血。
倘若是曾出血過後的二週到一個月,則會看到腦脊髓液,呈色有點像尿液,淡黃的顏色,或是稍微褐色一點,就是血崩解的顏色。如果腦脊髓液曾經感染過,感染初期會變得非常的稠、非常的黏,這是因為感染時,白血球和蛋白質比例會增加,顏色會偏茶褐色。
水腦症的常見成因有二種,一種是交通性水腦症,另一種是阻塞性水腦症。前者,腦脊髓液製造跟吸收的水路通暢,只是因為年紀大,腦脊髓液的吸收變慢,造成龍骨水逐漸積起來,而得到水腦症。後者是因為水路的節點,因曾腦中風出血、血塊塞住或是感染黏住,造成某個水路的節點阻塞,導致腦積水,本文中提到的常壓性水腦症,就是屬於交通性水腦症。
水腦症的治療與否,常牽動到全家人的生活,常因此人仰馬翻,費時費力也耗費金錢,嚴重衝擊家庭經濟與作息。在現代社會中,人力單薄已是各個家庭的常態,在門診中不乏家中失智退化的長輩,困擾到工作跟家務時的子女們主動安排長輩就醫,希望能藉由積極的治療來讓整個家庭脫離長輩頻頻出狀況的噩夢。
基本上,水腦症的處理,就是把水排掉。最早在20、30年前,曾認為利尿劑可能會有效。但利尿劑沒辦法控制只排腦室的水,反而會把血管裡的水排掉,讓腦部的循環變得更差,不利病情。
下一頁將繼續介紹水腦症的治療方法:兩種引流手術可以依病況、預算自行選擇!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