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軀幹
- 胸前靜脈顯露:可能與荷爾蒙失調相關,女性經期前更明顯。
- 腹部青筋浮現:正常人腹壁皮下靜脈位置略深,同時有較多脂肪組織掩蓋,極少青筋顯露。但當發生肝硬化、腹水、腹腔內腫瘤壓迫臟器時,門靜脈和下腔靜脈會出現血液回流受阻,腹壁淺靜脈血管會膨脹,出現粗壯、扭曲的青筋。
4.下肢
- 膝後下肢靜脈擴張:關節炎患者常見現象,建議搭配關節活動度檢測。
- 小腿靜脈曲張:教師、櫃員等久站族群年發生率達15%。這些靜脈曲張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明顯凸出皮膚,呈團狀或結節狀。若沒有及時治療,可能破潰、出血、感染,形成血栓,最終導致老爛腳,甚至肺栓塞。

你日常,如何保養?健康新觀念
- 簡易自檢:每月用手機拍攝四肢靜脈狀態,觀察變化趨勢。
- 生活調整:每小時做3分鐘踮腳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洗澡時用冷熱水交替沖淋四肢,改善血管收縮功能。
- 就醫時機:當靜脈周圍出現褐色沉澱或皮膚潰瘍時,應立即就診。
靜脈顯現程度如同「身體的晴雨表」,既要理性解讀,也無需過度緊張。專家建議,30歲後每年可進行「血管彈性檢測」(如踝肱指數測量),搭配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才能真正守護血管健康。
記住:「流動順暢的血液,遠比看得見的青筋更重要!!」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