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吃對不怕血糖飆!這些「好碳水」反而養脾抗老,5種豆補腎烏髮、清肝排毒

林巧薇中醫師
2025-07-30 12:00:00
14,035
收藏
分享

五色豆養生,日常最佳的能量來源



在中醫的視角下,豆類食物蘊含「巨大的生機」,被稱之為「土裡的肉」,以前經濟條件差,吃豆類可以補充蛋白質,尤其是植物性膽固醇可以幫助改善我們的膽固醇指數,好處多多。

這麼說好了,豆豆們就是那個肩負要把生命扛起來的責任,一個種子,要發芽,要讓植物長大,簡直是食物中的中流砥柱,可説是『苦盡柑來遇見你』的「梁寬植」們!五種豆豆提供你:

【黃豆(屬土,入脾經)】
  • 功效:補脾益氣、養胃、促水穀運化。
  • 適用:氣虛乏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
  • 搭配建議:可與小米(同屬土)煮粥,增強補脾效果;或搭配茯苓強化祛濕功能。

【黑豆(屬水,入腎經)】
  • 功效:補腎填精、強筋健骨、滋陰補血,含花青素抗氧化。
  • 適用:腎虛耳鳴、腰膝酸軟、早衰白髮者。
  • 注意:炒過的黑豆性偏溫,適合腎陽虛;生用則偏滋陰。可搭配核桃(屬水)加強補腎。大國醫張步桃推崇吃生黑豆,他認為可以明目、烏頭髮。

【紅豆(赤小豆)(屬火,入心經)】
  • 功效:利水消腫、清心除煩、解毒排膿(這是中醫的說法,一般來說現在沒人用赤小豆排膿啦,都直接去西醫抗生素清創了)。
  • 適用:濕熱型水腫、腳氣、心火旺(口舌生瘡)者。
  • 經典配伍:紅豆薏仁湯(去濕熱需連皮煮,體寒者加生薑平衡)。

【綠豆(屬木,入肝經)】
  • 功效:清肝明目、解毒消暑(解金石或農藥毒)、降肝火。
  • 適用:肝熱目赤、暑熱煩渴、痘瘡毒盛時。
  • 禁忌:脾胃虛寒者宜少量,或加陳皮(理氣、溫中,冬天也可以用紅豆+陳皮喔)調和寒性。

【白扁豆(屬金,入肺經)】
  • 功效:健脾化濕、和中消暑,兼輕宣肺氣。
  • 適用:脾虛濕盛(大便黏滯)、夏季暑濕感冒。
  • 建議:炒後使用健脾效果更佳,如參苓白朮散。

另外,中醫強調「因人而異」,即使豆類有多種好處,也需依體質調整喔:

  • 陽虛體質(怕冷、手腳冰涼):宜吃黑豆、黃豆,可搭配溫性食材如薑、桂圓、陳皮。

  • 濕熱體質(易長痘、口乾舌燥、便秘或便黏膩):宜吃綠豆、赤小豆,可配薏苡仁去濕熱。

  • 脾胃虛寒(腹瀉、消化不良):宜吃白扁豆、黃豆,避免過量綠豆,以免加重寒性。

黃帝內經說:東方人屬「木」,而木,又是從土裡長的,土好,木才能好。又五行上「土壤」對應脾胃,簡單來說,萬病不離消化,消化好,病就好。若要消化好,就要健脾,想要健脾,五穀類不能少。

真的擔心吃了五穀血糖飆太快,其實大家可以看看你/妳的藥袋,我很常開的荷葉、黃耆都是在處理血糖的。最重要的事,要聽身體的話。身體怎麼舒服,怎麼吃。遵循個人體質很重要。

本文獲得林巧薇中醫師授權刊載 林巧薇中醫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