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肩頸酸痛5種特徵竟是腸胃在求救!中醫教4招自救「腸胃型痠痛」

周大翔中醫師
2025-05-22 10:00:00
87,381
收藏
分享

想解決肩頸酸痛,別再只盯著脖子!



很多人誤以為只要多按摩、多拉筋就能解決肩頸痠痛,但那只是「表面舒緩」,如果身體內部還在發炎、氣機還是卡住的,那痠痛就像被蓋住的火種,一燒再燒,根本無法根除。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找出根源、全身調理,特別是從「腸胃功能」入手。健脾化濕、清熱疏肝,再配合遠端針刺與筋膜釋放技術,才能讓肩頸真正鬆開,從此不再反覆發作。

肩頸是腸胃型酸痛的患者,該怎麼自救?



  1. 每天按壓足三里穴位
    位置在膝蓋下方約四橫指、脛骨旁邊,在附近尋找按下去會痠脹的點。每天按壓3~5分鐘,有助於健脾理氣、改善消化、紓解全身張力。

  2. 溫熱養胃茶飲
    如陳皮普洱茶、生薑紅棗茶,可驅寒化濕、促進腸胃蠕動,對脾胃虛寒型肩頸痠痛特別有效。

  3. 簡單伸展放鬆筋膜
    每天花5分鐘做肩頸延展操,配合深呼吸,幫助放鬆筋膜、活絡氣血。也可用泡澡或熱敷背部方式幫助肌肉釋放張力。

  4. 減少腸胃壓力的飲食習慣
    少油炸、少冰品、細嚼慢嚥、晚餐不過飽,這些看似基本的小事,其實就是保護你筋膜與氣血運行的根本。

內外兼顧,才能真正擺脫肩頸痠痛!

周大翔中醫師表示,能夠察覺肩頸痠痛與腸胃功能的深層關聯,也與他在臨床上堅持「當下有感」的診療風格有關。他常透過「測試、下針、立即檢驗」的方式,在現場快速找出肩頸痠痛與哪條經絡功能有關,並觀察針灸後的即時變化,幫助患者快速理解自身問題的源頭。

「很多人覺得中醫要慢慢調,才會有效,但如果當下就能對治療有感受,病人自然更願意繼續調理。」周醫師強調,像足三里雖屬胃經,但也有患者透過針刺神門等非胃經穴位,獲得顯著改善,這證明不同體質與病因需要對應不同策略。找出真正與症狀關聯的經絡,對症處理,才能達到「根本調理+當下有感」的雙重效果。

當然,民眾平時可以從居家保健法開始,例如按壓足三里、避免腸胃過度負擔、多做肩頸伸展等方式,幫助自己調整體質與肌肉張力。但若症狀持續未改善,仍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找出個別經絡與臟腑的真正失衡點,才不會讓小毛病變成長期困擾。

作者簡介:周大翔中醫師,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系、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昆明院區醫師,專長:婦科雜症、內科、皮膚科、針灸。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