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籃球Youtuber彭尊,1990年次,身高180公分,體重76到77公斤,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友。
一身筋肉的彭尊,從小是體優生,也靠籃球升學。國小就開始打籃球的他,身高一米八,參與第四季體育競技實境節目「全明星運動會」期間,一天可練8到10小時。擔任新北國王職業籃球隊賽事主持人時,一場賽事長達動輒2、3小時。經過四個月的規律跑步訓練,跑臺北馬拉松的全馬,也順利完賽。
▼參與「全明星運動會」競賽期間,彭尊(左)一天訓練8到10小時。(彭尊提供)
一身筋肉的彭尊,從小是體優生,也靠籃球升學。國小就開始打籃球的他,身高一米八,參與第四季體育競技實境節目「全明星運動會」期間,一天可練8到10小時。擔任新北國王職業籃球隊賽事主持人時,一場賽事長達動輒2、3小時。經過四個月的規律跑步訓練,跑臺北馬拉松的全馬,也順利完賽。
▼參與「全明星運動會」競賽期間,彭尊(左)一天訓練8到10小時。(彭尊提供)
如果光從體育競技的亮眼表現來看,一點都看不出他居然是確診10年以上的資深僵直性脊椎炎病友。
曾長期主持籃球隊賽事、去過全明星運動會,跑過全馬、常健身、還能打街頭鬥牛3對3籃球的的彭尊,在今年5月20日的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主動揭露自己符合內政部役政司(簡稱役政司)僵直性脊椎炎,單側薦腸關節發炎達第二級以上的免役體位被驗退,沒有當兵。
▼彭尊(右)曾任新北國王籃球隊主持人,與林書豪(左)同場合影。(彭尊提供)
高中發病,因為周杰倫的分享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目前在日本念語言學校的彭尊說,「回想起來從高中時代,就已經開始下背痛、不舒服。我以前是校隊,訓練量很大,午休大家都會趴著睡,但我總是左趴一下,右趴一下,需要不斷變換姿勢,從來沒能安穩睡著。本來以為是過度運動或發育期的肌肉痠痛。晚上睡覺,也不太能輕鬆入睡,要一直變換姿勢。每當換季時,疼痛僵硬會加劇,曾痛到醒過來。一早下床會有困難,明明年輕力壯,卻得沿著床緣,才能慢慢翻身起床。
▼從小打籃球,就算背痛到半夜醒過來,彭尊(中立者)也曾誤以為是因運動過度。(彭尊提供)
那時候確實每月會有幾次,凌晨四點、五點,就會在床上翻來覆去,背痛到得起床拉筋、伸展或泡個熱水澡紓緩,至少得搞個20、30分鐘,才能再回去睡覺。家人也曾帶我去看骨科,當時都開肌肉鬆弛劑,但也只能短暫舒緩不適。」
大學快畢業時,看到也很愛打籃球的歌手周董周杰倫,提到他有僵直性脊椎炎,每當發病時,早上背部僵硬起床去廁所要動作很緩慢,明明才10公尺的距離,可能要花10分鐘才走得到,狀況幾乎一樣,這才知道可能是免疫系統的問題,改到風溼免疫科就醫,果然被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無法根治,只能想辦法共存。
家中另一位長輩,則是因為眼睛出現虹彩炎,才被眼科醫師轉介到風溼免疫科,同樣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
久坐、久站有困難,熬夜後的下背痛是身體在抗議
就算現在病情比較穩定,身體的柔軟度依然很差,坐姿體前彎,永遠摸不到腳。只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不動。不管是久坐或久站,都會很不舒服。騎姿勢比較固定的立式自行車,也會有影響。就連平常去餐廳吃飯,也一定要選有靠背的椅子,不然坐超過半小時,就會背不舒服到食之無味。
彭尊說,「常年運動,讓我可以精力充沛的跑來跑去、動來動去,但如果要我像一個正常的上班族,長時間久坐在辦公室打電腦,我的脊椎絕對會痛到受不了。」熱愛籃球的彭尊,性格積極主動,並不想因為自己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友而裹足不前,也不願意讓疾病限制自己想做的事情,會努力克服。
▼彭尊認為僵直性脊椎炎病友,要找到能持之以恆的運動。(彭尊提供)
他認為生活規律對免疫系統有很大幫助。計劃在日本待上一年的他,覺得睡眠是控制僵直性脊椎炎病情的首要環節,為了讓自己能擁有好的睡眠品質,他幾乎不熬夜,生活極度自律。「偶爾熬夜一次還好。但只要過份一點,連續熬夜,身體的反應很快,下背痛就會變得很明顯。」
下一頁看彭尊如何靠睡眠、飲食和運動幫脊椎找回健康基礎,規律跑5公里也不喊痛!
生活超自律!首重優質睡眠、適度舒緩、規律運動
彭尊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在台灣時約睡8小時,目前人在日本約睡7小時,並盡量固定在晚上11點至12點間入睡,早上7點準時起床。睡覺時習慣在腳下塞枕頭,讓背部完全貼合床面,同時相當重視床墊的選擇,甚至人到了東京,為了天天使用習慣,特地從台灣把同款床墊隔海寄過來,從一樓爬樓梯搬到七樓也在所不辭。他也建議病友們要積極試睡,找到適合自己脊椎的命定床墊。
▼為能睡到適合的床墊,彭尊(左)不只從台灣運床墊到日本,還跟朋友走樓梯,從一樓扛到七樓。(彭尊提供)
飲食方面,不抽菸、不喝酒。以前曾喜歡吃重口味的炸物、辣食,現在會偶爾放縱,但盡量保持均衡飲食,就算身在日本,也會自己動手做簡單健康的輕食。
▼注意均衡飲食,身在日本的彭尊,學做日式馬鈴薯燉肉。(彭尊提供)

運動更是不可少的,目前人在日本,每周也會幫自己安排2到3次的5公里跑步,原因是比較不受場地和設備限制,能夠持續下去。彭尊從小打籃球,在發病前就已經習慣一定強度的運動訓練,自認頗能掌握自己的生理變化,感覺比較勞累時會安排肌肉放鬆按摩、泡熱水澡、睡前熱敷15分鐘來緩解僵硬不適。為了脊椎健康,也會配合身體需求,在運動前後充份熱身跟拉筋。
▼為維持規律運動,彭尊在日本也每周跑二到三次5公里。(彭尊提供)
在台灣,他每周固定約3到5次的重量訓練,多數使用機械,他認為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在做重訓時,確實風險比一般人高一點,所以更強調「尊重專業」,每周上一堂專業教練課,教練有教過的,才會跟著練,以確保動作正確性,降低意外受傷的風險。
▼身為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彭尊的重訓,教練有教過,才會練。(彭尊提供)
越不動、越僵硬。僵直性脊椎炎病友比一般人,更需要靠運動來維持脊椎活動度,避免背部僵硬。雖然有不少醫師建議游泳、瑜伽最適合僵直性脊椎炎病友,但彭尊認為選擇自己能接受,並能堅持下去,任何能持之以恆的運動,都很好。跑步,就從1公里開始跑也無妨,如果是籃球這類比較激烈的運動,也可以從投籃開始、循序漸進。持續的運動,是長期與疾病共存、穩定生活品質的有效行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