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全身筋膜緊繃原來要這樣「鬆」!6招讓你腦清目明、消脹氣、肩頸好輕鬆

新聞中心沈宜臻
2025-03-07 02:42:00
82,980
收藏
分享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許多人都在忙碌中忽略了身體的訊號。你是否曾經感到肌肉僵硬、關節不靈活,甚至是腸胃不適?其實,這些身體不適的背後,都可能與筋膜的彈性有關,當筋膜恢復「彈性」,更能使身體能夠靈活應對不同的環境與壓力。陳淵琪物理治療師分享幾個簡單有效的放鬆方法,幫助大家重拾身心的最佳狀態!

筋膜的鬆與緊,更重要的是「彈性」



在物理治療中,許多症狀廣義上都與「筋膜緊繃」有關。人體的骨骼外圍由肌肉、血管及其他軟組織包覆,而這些組織本身具有彈性,如果它們變得過於緊繃,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神經受器,進而導致疼痛、發炎,引發一系列身體不適。

也就是說,「放鬆」筋膜很重要,不過所謂的「鬆」不代表肌肉鬆垮無力,或像肌少症那樣失去張力,真正理想的狀態是「有彈性」!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根據環境與壓力調節張力,比如需要專注工作或運動時,肌肉可適度緊繃、提高張力,休息時則能自然放鬆,這種動態調節能力,才是健康的筋膜狀態!
如何判斷自己的筋膜狀況?一招教你自我檢測!

很多人無法區分「鬆」與「緊」,頂多只知道自己會不會痛,不妨透過「觸摸」來感受肌肉的彈性!想像一下我們去市場買肉時,會按壓肉質來判斷新鮮度——人的肌肉也是如此!如果摸起來有彈性、Q彈有活力,那就是健康的狀態。如果不確定肌肉該呈現什麼樣子,可以觀察嬰兒的肌肉,柔軟但富有彈性,能快速適應環境並恢復,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

筋膜問題也和腸胃不適有關?這樣「鬆」舒緩緊繃,好運好健康!



常外食的現代人多數都有腸胃道問題。一般提到物理治療時,大部分人會認為它只與骨骼、肌肉有關。但事實上,我們的內臟器官,像是腸胃,也都是由平滑肌構成,並且這些平滑肌和筋膜一起協同工作,維持器官的正常運作。

當腸胃道出現症狀,像是脹氣、胃食道逆流、甚至是胸悶,或是女生的經痛,這些問題可能與周圍關節的沾黏或緊繃有關,甚至是身體的結構性問題。物理治療也能評估這些問題區域的筋膜狀況,檢查內臟肌肉的彈性是否正常。透過徒手治療或者運動治療,就可以改善,幫助內臟的肌肉更加靈活、彈性更好。舉例來說,對於容易脹氣的人,治療師也會教導一些簡單的自我按摩技巧,這些動作可以在飯後幫助舒緩腸胃不適,促進消化、改善脹氣!

物理治療師陳淵琪分享兩套簡單的好運放鬆操,幫助舒緩身體緊繃,提升生活品質!不管你是日常生活壓力大,長時間使用 3C、工作疲憊,或是容易腰痛、下背痛,來學簡單的放鬆體操,隨時都可以做,讓身體更放鬆、精神更好、很多小毛病都有機會不藥而癒!

「好運放鬆操」第一套動作示範:腦清、目明、好口福!



腦清:舒緩頭痛與腦霧,穩定情緒。這套動作特別適合經常感到頭脹、腦霧或壓力大的人,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幫助清晰思考。

步驟:
  1. 雙手搓熱,讓手掌微微發熱。
  2. 手掌根部輕貼耳朵上方(顳肌位置),手指自然放在頭頂。輕輕向鼻樑方向按壓,然後往上提,接著放鬆。
  3. 配合呼吸,上提時吸氣,放鬆時吐氣。
  4. 延伸額頭放鬆:若有情緒壓力,可將手掌移至額頭,做同樣的提拉動作,幫助穩定情緒。
目明:舒緩眼睛疲勞,視野更清晰!這套動作能幫助眼部肌肉放鬆,減少視覺疲勞,讓眼睛更有神!適合長時間滑手機、使用 3C 產品,或感覺眼睛疲勞的人。

步驟:
  1. 用眼睛畫無限符號(∞),可順時針、逆時針交替進行。
  2. 若不確定如何操作,可用手指輔助,眼睛跟隨手指畫圈。
  3. 頭部保持不動,僅用眼球移動來畫出無限符號。
  4. 範圍越大越好,能有效放鬆睫狀肌,舒緩眼睛疲勞。
好口福:放鬆顳顎關節,減少咀嚼不適,這套動作能幫助顳顎關節放鬆,適合經常咀嚼肌緊繃、嘴巴開合困難、顳顎關節不適的人,減少因長時間咀嚼或壓力引起的下顎緊繃,讓你輕鬆享受美食,能吃就是福!

步驟:
放鬆嚼肌:將掌根放在臉頰兩側(靠近下顎處)。輕輕按壓並畫圈按摩,舒緩咀嚼肌的緊繃感。
拉耳朵舒緩顳顎關節:用拇指與食指輕扣耳道附近的軟骨。向外拉(吸氣時拉、吐氣時放鬆),再向上拉(吸氣時拉、吐氣時放鬆),向下拉(吸氣時拉、吐氣時放鬆)。

下一頁看物理治療師也在做的日常放鬆術!「好運放鬆操」第二套動作示範:蛇來運轉真順暢!


「好運放鬆操」第二套動作示範:蛇來運轉真順暢!



脊椎旋轉:有效改善由長時間坐姿引發的肌肉僵硬、緊繃等問題,並增進脊椎的靈活度,舒緩腰痛、上背痛,讓身體不打結!適合久坐族,尤其是有腰痛、肩頸痠痛、烏龜脖的人,尤其在工作、追劇、打牌等長時間坐著的時候。

步驟:
  1. 準備一張無靠背且不要過軟的椅凳。
  2. 雙腳打開,比髖關節再寬一些些,腳跟放到膝蓋前方一點點,坐穩
  3. 雙手放在大腿上,接著把身體往右帶動,右手往後拉、左手往前推,順勢將身體做一個旋轉的動作
  4. 將脊椎想成一個麻花捲,將頭往後探到身體後方(此時身體是往天花板延伸,不是往後倒喔)
  5. 最後深呼吸,吐氣,慢慢將身體轉回正中間
  6. 做完右邊後,做另一側,可以反覆的多做幾次
上背旋轉:放鬆上背與肩頸,轉開好運適合久坐族,尤其是肩頸痠痛、上背不適者。久坐之後或任何時間都可以練習。

步驟:

  1. 準備一張無靠背且不要過軟的椅凳。
  2. 保持穩定的坐姿,手心向上,往後放到肩膀上,兩手的手肘平行
  3. 吸一口氣,將身體往上提,頭順勢往上看,再將手臂往後轉到最大,如果手肘可以超過肩膀後方更好
  4. 接著慢慢將手轉回到前方
  5. 接著重覆一次,再將手慢慢從旁邊放下來,讓身體回到正確的姿勢
腸胃順暢:促進消化、減少脹氣,適合有腸胃問題困擾,常有脹氣或胃食道逆流的人。推薦飯後半小時至40分鐘進行,可排脹氣、助消化。

步驟:
  1. 找到劍突的位置,從胸骨摸下來的最下方,軟軟的地方就是劍突
  2. 將雙手手指的指腹放在劍突處,然後吸氣、往外圍畫開,放鬆(手放下)
  3. 來回做2到5次,放鬆這一個區域,因為這一處有胃的擴約肌、十二指腸出入口等等的交匯
  4. 接著幫助大腸蠕動,用雙手的手掌心,放在下腹部,以順時鐘的方式,輕輕的旋轉

TIPS:物理治療師也在做的日常放鬆術



在忙碌的生活與高壓的環境下,適時放鬆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關鍵。陳淵琪物理治療師分享她親身實踐的四種日常放鬆方式,例如,她喜歡透過繪畫創作整理情緒、投射到角色上,釐清內心想法;焦慮或社交壓力大時,她則會走到室外曬曬陽光、欣賞花朵、觀察小動物,轉移注意力找回平靜和能量;出門時也不忘帶著速寫本,隨時留下生活裡偶遇的美好瞬間和心情;最後則是練習「禪柔運動」,透過合瑜伽、太極、體操和冥想的療癒性運動,改善體態與柔軟度,釋放身心壓力!

無論是創作、觀察大自然、速寫記錄,還是透過運動放鬆,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讓身心維持最佳狀態!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