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歲後骨質疏鬆、肌肉流失等問題容易一一浮現,更危險的是一旦跌倒,可能從原本能獨立自理的生活,滑入長期臥床的深淵。跌倒並非年老體弱才需擔心,從肌少症、居家環境到輔具挑選,都藏著危機。資深長照護理專家吳孟凌提醒,預防跌倒需要三管齊下,鍛鍊肌力、改善生活環境、精準選輔具,才能真正守住長者行動力。
超過65歲後的族群,似乎就被貼上「跌倒高風險」的標籤,但這是不完全正確的!原因在於,無論年齡,只要肌力不足,都可能成為跌倒高風險族群。只不過,年紀越大,難免有些慢性病,原本身體狀態就日漸下滑,骨質也不如年輕時,以前跌倒站起來沒事,但老後可能一跌就骨折,無法自由活動只能臥床,而臥病在床又日漸失去運動能力、越來越虛弱。
如何避免摔倒臥床?別讓骨骼、肌肉失去平衡
超過65歲後的族群,似乎就被貼上「跌倒高風險」的標籤,但這是不完全正確的!原因在於,無論年齡,只要肌力不足,都可能成為跌倒高風險族群。只不過,年紀越大,難免有些慢性病,原本身體狀態就日漸下滑,骨質也不如年輕時,以前跌倒站起來沒事,但老後可能一跌就骨折,無法自由活動只能臥床,而臥病在床又日漸失去運動能力、越來越虛弱。
試想,跌倒之後第一反應大多是用手撐地,就有可能導致手腕或肩膀骨折;如果沒有即時撐著,而是以跌坐之姿重摔著地,就可能導致髖部骨折。根據統計,髖部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至30%,甚至被稱為老人殺手,主要原因與長期臥床所引發的嚴重併發症有關,例如泌尿道感染、肺炎等。
因此,很多專家倡導「保命防跌」,首要關鍵就是減少跌倒的機會。長照專家吳孟凌以超過40年的教學資歷及護理臨床經驗分析,導致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骨骼、肌肉與關節之間失去平衡,當這三者無法協調運作,身體自然變得不穩,特別是上肢的三塊核心肌群,也就是三角肌、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對於日常動作與支撐力有關鍵影響。
受測者伸出一隻手臂,協助者幫忙以一手固定其上臂,另一手抓住前臂,開始做三個方向的阻力測試:
簡單來說,肌力不足時,走路、起身都會變得吃力,跌倒風險自然提高。因此,不論年齡,平時應積極鍛鍊肌力,預防肌少症,讓骨骼與肌肉保持協調,才能真正穩健行動、遠離跌倒危機。
點下一頁,教你居家輕鬆練平衡感與肌力
如果平時能自行行走,則預防跌倒的最佳方式,就是維持良好的平衡感與肌力!吳孟凌副教授建議,透過簡單動作強化肌群,達到有效防跌的目的,而且宅在家也隨時能練,不用器材、不必上健身房,但是運動前後別忘了拉伸、放鬆,並且循序漸進,才能避免拉傷或其他運動傷害喔!
長者一旦跌倒,往往不只是皮肉傷,更可能導致骨折等後遺症。為了避免嚴重後果,居家環境的防護與輔具挑選非常重要,吳孟凌副教授提出四大重點細節,必要時建議改善或優化。
吳孟凌副教授特別提醒,如果家人發生跌倒,除了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態,更應回頭檢視居家設施是否合宜。跌倒常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不能將責任全歸於長者本身,而是要從環境與照護習慣做起,更能真正守護安全。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因此,很多專家倡導「保命防跌」,首要關鍵就是減少跌倒的機會。長照專家吳孟凌以超過40年的教學資歷及護理臨床經驗分析,導致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骨骼、肌肉與關節之間失去平衡,當這三者無法協調運作,身體自然變得不穩,特別是上肢的三塊核心肌群,也就是三角肌、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對於日常動作與支撐力有關鍵影響。
肌力小測驗:伸出手臂測試你的上肢力量
受測者伸出一隻手臂,協助者幫忙以一手固定其上臂,另一手抓住前臂,開始做三個方向的阻力測試:
- 往下壓測試:協助者將手向下壓,請長者出力抵抗,檢視三角肌是否有足夠張力。
- 向內推測試:向內推時,若能有效抵抗,代表肱二頭肌具備一定力量。
- 往外拉測試:協助者拉開手臂,若長者能抵抗,顯示肱三頭肌仍有支撐力。
簡單來說,肌力不足時,走路、起身都會變得吃力,跌倒風險自然提高。因此,不論年齡,平時應積極鍛鍊肌力,預防肌少症,讓骨骼與肌肉保持協調,才能真正穩健行動、遠離跌倒危機。
點下一頁,教你居家輕鬆練平衡感與肌力
居家平衡感與肌力訓練!免器材在家輕鬆做
如果平時能自行行走,則預防跌倒的最佳方式,就是維持良好的平衡感與肌力!吳孟凌副教授建議,透過簡單動作強化肌群,達到有效防跌的目的,而且宅在家也隨時能練,不用器材、不必上健身房,但是運動前後別忘了拉伸、放鬆,並且循序漸進,才能避免拉傷或其他運動傷害喔!
- 運動示範:上肢肌力訓練
- 測試後,建議進一步訓練上肢肌肉。請長者雙手慢慢舉起至自己能承受的高度,停留數秒後再慢慢放下,過程中不要急躁。可搭配數拍「1、2、3、4、5」,保持停留,讓肌肉有足夠的用力時間,或可使用輕量啞鈴進行加強。
- 測試後,建議進一步訓練上肢肌肉。請長者雙手慢慢舉起至自己能承受的高度,停留數秒後再慢慢放下,過程中不要急躁。可搭配數拍「1、2、3、4、5」,保持停留,讓肌肉有足夠的用力時間,或可使用輕量啞鈴進行加強。
- 運動示範:下肢力量鍛鍊
- 腿部方面,可進行「抬腿運動」,幫助強化下肢肌力、增進穩定性。坐姿或站姿時,單腳盡量抬高並停留5秒再放下,左右交替。建議每次做4組,每組20至50下,依長者體力逐步增加。
- 腿部方面,可進行「抬腿運動」,幫助強化下肢肌力、增進穩定性。坐姿或站姿時,單腳盡量抬高並停留5秒再放下,左右交替。建議每次做4組,每組20至50下,依長者體力逐步增加。
- 運動示範:臥床狀態如何訓練股四頭肌
- 即使是長期臥床的長者,也能透過簡單訓練維持腿部肌力。可先平躺時將腿部向外打開再合回來,再嘗試抬腿停留5秒。協助者可在膝蓋處施加適度壓力觀察長者是否能出力對抗,這也是日常檢測肌力的方式。
這些原因讓人經常在家跌倒!居家「防跌4招」護安全
長者一旦跌倒,往往不只是皮肉傷,更可能導致骨折等後遺症。為了避免嚴重後果,居家環境的防護與輔具挑選非常重要,吳孟凌副教授提出四大重點細節,必要時建議改善或優化。
- 浴室:保持地面乾燥,鋪快乾墊或毛巾,必要時加裝穩固扶手。
- 臥室:床墊不宜過高或過低,床架若有尖角應加裝防撞護片,下床雙腳應確實踩穩地面,避免跳下床。
- 穿著與鞋具:避免過長褲管、寬鬆衣物,鞋底若已磨損應立即更換,務必選擇止滑效果佳的鞋子。
- 輔具:輪椅、助行器、拐杖等應依照身高、腿長、坐姿高度精準挑選。輪椅更要定期檢查輪胎、剎車、胎壓及腳踏墊,確保使用穩定,不會因尺寸不合或零件損壞而增加跌倒風險。
吳孟凌副教授特別提醒,如果家人發生跌倒,除了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態,更應回頭檢視居家設施是否合宜。跌倒常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不能將責任全歸於長者本身,而是要從環境與照護習慣做起,更能真正守護安全。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