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心情不好「三高食物」該少吃!想減肥先用5招搞定情緒會瘦更久

早安健康編輯部
2025-07-01 12:00:00
15,440
收藏
分享
為何情緒低落時,我們特別會想要吃零食來紓解或是讓心情變美麗一些?你一定想不到,除了零食有它美味的魅力,連我們的記憶與內分泌都被它綁架!

負面情緒來襲:大腦如何尋求慰藉?



「卡滋、卡滋!」不論是心情低落想找個出口,還是達成工作目標後想慶祝一番,我們總會想來點美食。這時,一包鹹香酥脆的零食,或是一份熱騰騰的炸雞,再配上一杯香濃甜的珍珠奶茶,簡直是人間一大享受,瞬間讓心情美麗起來!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洪珊指出,面對負面情緒時,人們會本能地尋求方法來改善。有的人會透過抽菸、運動,或做自己喜歡的事來紓壓。從大腦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行為都是為了刺激獎勵系統,促使其分泌多巴胺(快樂激素)、血清素(令人愉悅)或催產素(增加快樂與親密感)。這是人類的自然反應。

面對壓力和低落情緒,「吃」對許多人來說是快速改善心情的方法,尤其加工食品的零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洪珊認為這並非偶然。

零食鮮豔的包裝設計本身就能刺激食慾和好奇心,加上鋪天蓋地的廣告,無論是電視上還是便利商店裡,零食總是唾手可得,加上不太貴又小包裝,常擺在結帳區吸引人的眼球。

大腦如何被糖「綁架」?



零食之所以誘人,往往是因為它們「高油、高糖、高鹽」的特性。這些成分能輕易地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讓人產生愉悅感。一旦體驗過這種「吃零食就能心情好」的感受,大腦就會被制約。洪珊解釋,有了這種美好的經驗,下次遇到負面情緒時,我們就會習慣性地尋求零食來解決問題。

從心理層面來看,這種對零食的依賴可能源於兒時與親友分享零食的溫馨回憶,會讓人將零食與正向情感連結。因此,當我們感到壓力或情緒低落時,便會不自覺地尋求這些食物,以期獲得短暫的慰藉。再加上糖、油、鹽能改變生理滲透壓,並帶來一時的飽足感,可謂一舉多得,因此零食成了許多人應對負面情緒的紓壓管道。

這種現象在兒童身上尤為明顯,也就是俗稱的Sugar high。她以美國為例,孩童從小就大量接觸各式甜食,攝取後會帶來愉悅感,因此,在美國有許多人是「糖成癮者」。

怎麼打破「心情不好就想吃零食」的惡性循環?下一頁醫師分享5個方法,一步一步擺脫糖癮綁架!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