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小滿後最怕濕、熱、暑!冷氣不要這樣吹,中醫推薦消腫湯除濕更有感

陳欣如中醫師
2025-05-23 10:00:00
21,361
收藏
分享
小滿時,春天種植的農作物初現熟成的姿態,能量漸漸蓄積,提醒著我們要順應時節,處事適度,耐心等待努力已久的成果。

小滿後成「梅雨季前哨戰」!冷氣、電風扇設定有訣竅,以免解熱不成反傷身



此時節天氣悶熱,降雨機率增加,是梅雨季的前哨戰。小滿過後,氣溫明顯穩定升高,但仍可能晝夜溫差大,若是碰到降雨,氣溫下降會更明顯。

由於氣溫差距可能到十度以上,睿鳴堂中醫診所陳欣如中醫師提醒,需注意勿著涼,尤其是晚上睡覺時,不要因為悶熱將空調設定小於25度,或是電風扇直吹身體,建議對著牆面吹,幫助室內循環,並將冷氣溫度設定26度以上。雖然天氣炎熱,但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有高血壓、關節炎等病史族群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小滿「濕、熱、暑」讓人累、長疹子還中暑!



小滿時節氣候潮濕且悶熱,最常受到「濕、熱、暑」影響,引發身體不適。三方面症狀如下:

  • 濕:體內濕氣太重常見症狀為身體沉重感、倦怠無力,食慾差、腹脹,大便黏馬桶或是沖不乾淨、解不乾淨,此時可以用山藥、芡實、茯苓、蓮子等健脾利濕,協助脾胃運化功能提升。

  • 熱:氣溫悶熱之下容易造成體內熱氣無法散出,加上前面所提到的濕,容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疾患,從此時節開始常見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蕁麻疹、脂漏性皮膚炎、黴菌感染/香港腳等發作,熱的特色為紅腫瘙癢,若是伴隨濕氣重則傷口易滲液潰爛、起水泡,若未及時治療容易造成更嚴重的發炎產生。

  • 暑:雖然還沒到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但隨著氣溫升高,從小滿開始就會出現暑熱造成的不適。而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是於高溫、濕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下活動,大量流汗後卻無法排出身體多餘的熱,控制體溫的中樞因過度炎熱而失調,且缺乏水分所造成。

    輕微者發熱、多汗、頭暈痛、口渴、倦怠無力,嚴重會出現體溫高、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急症。陰暑為夏天長時間吹冷氣、吃過多冰品、或是戶外曝曬沒有緩衝就進入冷氣房,溫差超過5度易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及微血管快速收縮,導致流不出汗,體內熱氣無法散出。症狀多見微微發熱、無汗、疲倦、頭痛、噁心、流鼻涕、頭暈等類似感冒症狀。

當令西瓜成解暑神器!下一頁看中醫師還推薦哪些方法消水腫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