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種:內層有刮痕或錯誤使用的保溫杯
採用304、316不鏽鋼的保溫杯,通常能耐高溫,且材質合乎規範的話,耐酸耐鹼的表現也不錯,但如果內層塗層出現刮傷、或買到來路不明、品質不良的產品,可就要提高警覺!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警告,不良材質的保溫杯如果拿來盛裝檸檬水、碳酸飲料等酸性飲品,可能會釋出鉛、鎘、鉻等重金屬,長期下來可能對於肝腎都有危害,還可能影響到大腦功能!
「無毒教母」譚敦慈也提醒,保溫杯要用溫水、清潔劑或小蘇打水清洗,瓶身使用軟刷清潔,不建議用鋼刷或粗菜瓜布硬刷,以免刮傷內壁、破壞塗層,可能增加重金屬溶出的風險。若內層已有刮痕、甚至生鏽,別猶豫,直接換一個杯子才是上策!
同時,保溫杯雖然可以保溫功能,卻沒有「保鮮」功能,偏偏保溫瓶常常是「就口」直接喝,口腔裡有大量細菌,如果裝了牛奶或咖啡喝超過2小時,喝完還放著當然容易滋生細菌,別忘了保溫杯用完要馬上洗、洗好通風晾乾;就算只有裝白開水也建議每天洗一次,像瓶蓋處有塑膠或矽膠零件,特別容易卡污垢,記得加強清潔以免危害健康喔!
第四種:不合格陶瓷杯、琺瑯杯
陶瓷杯、琺瑯杯外型吸睛、質感滿分,但香港消委會曾提醒,若製程不良或燒製溫度不足,釉料與顏料中可能藏有鉛、鎘等重金屬,遇到酸性飲品、長時間盛裝或微波加熱時,毒素就可能溶出,導致鉛和鎘危害。
- 鉛:損害腦部與神經系統發展,影響兒童智力、行為,還可能導致貧血、高血壓、生殖能力下降。
- 鎘: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會累積於腎臟,引起腎功能障礙,甚至可能影響骨骼健康,造成軟骨症。
台灣針對市售陶瓷製品鉛與鎘的溶出量都有制定規範,必須符合嚴格標準,不過衛福部也提醒,陶瓷杯具就口與內層部分如果出現刮痕或破損,重金屬就有機會釋出,建議立即停用。購買時也應挑選標示清楚、釉面完整、耐熱性高的杯子,遠離來路不明、不合格還色彩鮮豔的杯具。
參考資料:
- 每天1杯咖啡也在喝進塑膠?醫點名1陷阱細胞變垃圾場還增癌風險
- 每天一杯咖啡,也在喝進塑膠?
- 長期使用塑膠杯會危害健康嗎?
- 正確使用塑膠食品容器具,安心享用美味咖啡
- 你用什麼裝水喝? 3個壞習慣一定要改掉…小心吃進塑化劑
- 保溫瓶裝咖啡讓50歲男中毒失智?哪些用法會傷腦毀肝腎?
- 嚴選陶瓷杯碗 遠離有害重金屬鉛、鎘
- 歐盟規範- 84/500/EEC
- 陶瓷材質食品器具容器之衛生安全管理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