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國曆8月8日或9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從此日起,正式進入秋天,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一路相對溼度變低,日夜溫差逐漸變大,皮膚、呼吸道、黏膜變得脆弱而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許多微生物也蠢蠢欲動,造成咳嗽好發的季節。
中醫以節氣「秋分」的前後區分為「溫燥」與「涼燥」
- 溫燥型咳嗽
從立秋8月初開始,到九月中旬,台灣陽光仍強烈,氣溫高,但濕度相對開始轉乾。素有血虛、陰虛的群眾,容易出現乾咳無痰、但常覺得喉嚨癢、時不時就想咳一下。
咳嗽但痰少,痰很難咳出、甚至帶有血絲,常伴隨嘴唇乾、喉嚨乾,心情易煩躁,大便較乾結,難排。包括每天處在空調辦公場所的上班族、熬夜族、原本體質較乾燥的人、更年期婦女,都必須格外注意。
涼燥型咳嗽
約莫中秋節過後,開始進入秋冬轉換,此時氣溫轉涼,素有氣虛、陽虛體質的群眾,開始出現怕冷,汗難出或無汗,嘴唇乾裂、咽喉乾涸,乾咳而痰少,痰質清稀。
秋天也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黴漿菌和A型鏈球菌感染的盛行季節。另外,新冠病毒也逐漸有一般感冒化的趨勢,也算是其中之一;此類型中醫歸類為「外感」。
外感型咳嗽
除了咳嗽,咳聲重濁,有痰,痰質黃而稠外,常會伴隨鼻塞鼻涕,頭脹頭痛,全身痠痛,發燒等全身性症狀,也會多有接觸史的存在。
以上每穴位揉按1~2分鐘即可。

下一頁看看擺脫咳嗽困擾的運動&飲食養生法!
咳嗽但痰少,痰很難咳出、甚至帶有血絲,常伴隨嘴唇乾、喉嚨乾,心情易煩躁,大便較乾結,難排。包括每天處在空調辦公場所的上班族、熬夜族、原本體質較乾燥的人、更年期婦女,都必須格外注意。
約莫中秋節過後,開始進入秋冬轉換,此時氣溫轉涼,素有氣虛、陽虛體質的群眾,開始出現怕冷,汗難出或無汗,嘴唇乾裂、咽喉乾涸,乾咳而痰少,痰質清稀。
秋天也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黴漿菌和A型鏈球菌感染的盛行季節。另外,新冠病毒也逐漸有一般感冒化的趨勢,也算是其中之一;此類型中醫歸類為「外感」。
除了咳嗽,咳聲重濁,有痰,痰質黃而稠外,常會伴隨鼻塞鼻涕,頭脹頭痛,全身痠痛,發燒等全身性症狀,也會多有接觸史的存在。
秋天咳不停!必備5穴位改善咳嗽
- 燥咳:可多按摩肺經的少商穴及腎經的照海穴。
- 涼咳:可多按摩肺經的魚際穴,大腸經的合谷穴。
- 外感型:可多按摩肺經的少商穴、魚際穴,大腸經的曲池穴。
以上每穴位揉按1~2分鐘即可。

下一頁看看擺脫咳嗽困擾的運動&飲食養生法!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