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大便顏色變黑、變綠、變白代表什麼?教你判斷飲食影響與4類疾病警訊!

吳宗勤醫師
2025-07-29 12:00:00
20,403
收藏
分享

疾病造成的顏色



【綠色糞便(Green Stool)】



綠色糞便的出現最常見的是膽汁在腸道中未能充分分解。膽汁本身為墨綠色,當腸道蠕動過快,例如發生腹瀉時,食物殘渣與膽汁未能充分作用轉化為黃色即排出,糞便便會呈現綠色或墨綠色(EX:小小孩消化不良拉青綠色大便)。

腸道菌群失衡也可能導致腸道細菌作用不足,使膽汁無法正常轉化。感染病毒或細菌入侵消化道(如沙門氏菌和諾如病毒)會使糞便呈綠色,且常伴隨鬆散稀疏、排便頻繁的腹瀉,這類情況下,糞便可能伴隨腐臭味,提示腸道健康可能出現問題。

在成人身上,綠色糞便可能與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道炎、腸胃道感染等,患有腸躁症、結腸炎或食物不耐症引起的腹瀉,也可能導致糞便呈淺綠色。

【黑色糞便(Black Stool、Tarry Stool)】



黑色糞便,特別是呈現柏油樣黏稠質地並伴有惡臭味時,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警訊(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當血液接觸到胃酸和消化液時,其中的血紅素會被氧化,形成焦黑色物質,導致糞便呈現深色(柏油樣黑便)。

常見疾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肝硬化患者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劇烈嘔吐後導致的食道裂傷,血管畸形,以及腫瘤或癌症(如胃癌)也可能引發上消化道出血。

【鮮紅色/暗紅色糞便(Bright Red/Dark Red Stool)】



紅色糞便可分為鮮紅色和暗紅色兩種,分別提示不同的出血部位和原因,鮮紅色糞便通常表示出血點靠近肛門,最常見的原因是痔瘡或肛裂。這類出血通常表現為血液直接滴落馬桶、附著在糞便表面,或擦拭肛門時衛生紙上有鮮血。

若糞便顏色為暗紅色,則出血點可能位於大腸前段或小腸。潛在的疾病包括大腸癌、直腸癌、S狀結腸癌、大腸息肉、潰瘍性大腸炎、缺血性大腸炎或憩室出血、感染性腸炎也可能導致血便,尤其伴隨腹痛和腹瀉時。

若長期有血便現象,或出血量較多,建議應立即就醫求診。

【淺白/灰白色糞便(Pale White/Gray-White Stool)】



淺白、灰白色或陶土樣的糞便是一種嚴重的警訊,通常表示膽汁無法正常進入腸道。由於糞便的正常棕色是由膽汁中的膽紅素轉化而來,膽汁缺乏會導致糞便失去顏色,如同「無法上色」。

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膽汁進入腸道的通道被阻塞所致,例如膽結石、膽管癌、胰頭癌、肝癌等引起的膽道阻塞。

淺白或灰白色糞便通常會伴隨其他症狀,如上腹痛、尿液變黃、皮膚和眼睛發黃(黃疸)、噁心和瘙癢。由於飲食或藥物導致糞便變白的機率極低(大量牛奶或豆漿),因此一旦發現灰白色糞便,應盡速就醫檢查,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警訊。

短暫性顏色改變(三天內)不用太過驚惶,可以先想想看自己是不是吃了甚麼特別的食物或藥物,如果持續顏色改變或合併有身體不適的感覺,請盡速就醫,也非常歡迎拍照下來給我做參考,不要有什麼顧慮或覺得害羞,這是我每天都在面對的事情。

本文獲得吳宗勤醫師授權刊載 吳宗勤醫師臉書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