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大便顏色變黑、變綠、變白代表什麼?教你判斷飲食影響與4類疾病警訊!

吳宗勤醫師
2025-07-29 12:00:00
20,402
收藏
分享

歷史新低的血紅素!



今天早上做了個膽戰心驚的內視鏡,病人是清醒的來做內視鏡,明明就是個中年人,都做健檢了,為什麼會選擇清醒的胃腸鏡呢?

因為抽血的血紅素只剩下2.2,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 正常的男性血紅素13而女性是12,以百分比來說,他的血紅素只剩下不到正常人的20%!

上次我有印象的超低血紅素,是還在當高雄長庚胃腸肝膽科總醫師時,晚上出來做的一個肝硬化病人,他的食道靜脈瘤破裂,在加護病房裡面剛好是我值班,抽血是我自己做的動脈血,抽出來的血就像西瓜汁加了水一樣淡,血紅素是5.2。

好不容易撐到內視鏡推到病床旁,內視鏡一放進去,出血就是整個像噴泉一樣的往我身上招呼,綁完出血點後,好不容易病人穩定下來,才發現我隔離衣裡的工作服也都濕了,混著汗水和病人的血。

這個病人能好好地走進來,是因為他是屬於慢性出血造成的貧血,斷斷續續的黑便已經長達兩個月,原本是被轉去急診輸血要做檢查,但是輸血後病人不願意在急診等做內視鏡,就拿了潰瘍藥物離開急診,透過認識的人安排了健檢。

原本我也很猶豫要不要幫他做檢查,但病人都走進來還能跟我對談了,我還是硬著頭皮做完檢查,好在十二指腸潰瘍似乎已經癒合,要不然內視鏡止血就要在健診時段上演了~

糞便的顏色其實反映了非常多的問題,接下來就是今天的衛教時間:

糞便顏色會受到多種非疾病因素的影響,其中飲食和藥物是最常見且通常是良性的原因。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並在觀察到糞便顏色變化時,進行初步的自我判斷。

食物或藥物造成的短暫性良性顏色改變



飲食的影響



飲食是影響糞便顏色的主要因素之一,某些食物中的色素或成分在消化過程中未被完全吸收,便會直接影響糞便的最終顏色:

  • 深綠色蔬菜:大量攝取菠菜、羽衣甘藍、西蘭花、白菜、青椒等富含葉綠素的深綠色蔬菜,可能導致糞便呈現綠色。

  • 紅色食物:食用紅肉火龍果、甜菜根、番茄、胡蘿蔔、洛神花、西瓜等含有天然色素的食物,可使糞便呈鮮紅色或橘紅色。

  • 黑色素食物:墨魚、烏賊、墨魚麵、動物血(如豬血糕、鴨血)、肝臟、藍莓、甘草、黑啤酒、黑色餅乾、葡萄汁等,因含有高黑色素或鐵質,可使糞便變黑。

  • 黃色食物:攝取過量富含黃色色素的食物,如胡蘿蔔、番薯、薑黃等,可能使糞便變黃。

  • 高脂肪/麩質飲食:長期攝取過量高脂肪或麩質食物,也可能導致糞便發黃,這與消化吸收過程的變化有關。

  • 食用色素:某些加工食品中添加的綠色、藍色或黃色食用色素,也可能在消化過程中未被完全吸收,從而影響糞便顏色。

藥物的影響



多種藥物也會影響糞便顏色,這通常是藥物成分在消化道中發生化學反應或影響消化過程的結果:

  • 鐵補充劑:服用鐵劑是導致糞便呈深綠色或黑色的常見原因。

  • 鉍劑(如次水楊酸鉍):常見於治療腹瀉或胃部不適的藥物中,可使糞便變黑。

  • 活性碳:用於治療中毒或腹瀉,可使糞便呈深色或黑色。

  • 抗生素:抗生素會改變腸道菌群的平衡,這可能影響膽汁的正常分解過程,導致糞便呈綠色或黃綠色,有時還可能伴隨腹瀉。

  • 氫氧化鋁:某些抗酸劑含有此成分,可能導致糞便發白。

  • 肺結核藥物(Rifampin)可使糞便變紅。

一般原則:藥物引起的糞便顏色改變通常是暫時性的,在停藥後數天內會恢復正常,因此通常無需過度擔心。

哪些疾病會改變大便顏色?下一頁看醫師更多整理說明!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