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頭痛的發作總是突如其來,不僅讓人頭痛欲裂,更影響工作與生活,更糟的是多數人的解決辦法就是服用止痛藥,然而神經內科醫師陳韋達提醒,想徹底遠離頭痛問題,不妨從調整整體飲食與作息著手,才能真正減少發作頻率,甚至連喝咖啡也有更適合的喝法及安全飲用量,幫助預防頭痛發作。
偏頭痛不只是「痛一邊的頭痛」,而是一種強烈干擾日常的神經性頭痛,可能合併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陳韋達醫師指出,若頭痛帶有「跳痛感」,並且同時出現上述症狀中的任兩項,就可能是偏頭痛,即便疼痛不在單側,也可能符合診斷。
只痛一邊的頭痛稱為「偏頭痛」?錯!4種特徵簡易判斷
偏頭痛不只是「痛一邊的頭痛」,而是一種強烈干擾日常的神經性頭痛,可能合併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陳韋達醫師指出,若頭痛帶有「跳痛感」,並且同時出現上述症狀中的任兩項,就可能是偏頭痛,即便疼痛不在單側,也可能符合診斷。
臨床上,不少患者因偏頭痛反覆發作,不得不經常請假,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卻一再依賴市售止痛藥來緩解。陳韋達醫師提醒,若每月頭痛發作次數超過4次,就屬於慢性偏頭痛,建議啟動預防性治療。目前已有穩定神經傳導的藥物,只要規律服用三個月,就可有效降低發作頻率,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看過太多患者習慣靠止痛藥緩解偏頭痛,雖然確實能暫時止痛,但陳韋達醫師也強調,若藥物使用不當,反而會變成讓病情惡化的主因,因為研究指出,每個月使用止痛藥超過10天,會大幅增加能頭痛慢性化的風險、頭痛發作次數頻頻增加。
陳韋達醫師提出「1、2、3口訣」,可以幫助降低對止痛藥的依賴,建議每週服藥不宜超過兩次,若頭痛頻率超過每週一天,應尋求專科協助,避免病情惡化。
過去曾有醫學有關文章指出,巧克力、起司與柑橘類這些所謂的「3C食物」容易誘發頭痛,很多患者因而避之唯恐不及,究竟日常飲食的調整,能否改善自己的「頭痛體質」呢?
對此,陳韋達醫師澄清,雖然某些情況確實有相關,但畢竟這些說法多源自西方臨床經驗,對東方人並不一定適用,況且每個人的體質狀況都不同,與其盲目排除食物,不如記錄飲食日誌,找出真正誘發因子,這樣才能「客製」一套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案。一般來說,飲食上會建議可以參考抗發炎原則:
但除了抗發炎飲食之外,值得特別注意的,其實還有「酒精」與「咖啡因」。陳韋達醫師解釋,酒精確實是偏頭痛高風險因子,尤其紅酒常被認為是誘發元兇。至於咖啡因則需「定時定量」使用。
首先,咖啡因對偏頭痛的效果就像雙面刃,適量喝可能有幫助緩解的效果,但是過量飲用可能干擾大腦恆定,導致偏頭痛頻率增加,特別是許多市售止痛藥本身就含有咖啡因,例如各種加強錠、或複方成分的止痛藥,舉例來說,上班族喝了幾杯咖啡提身、又吃了含咖啡因的藥物,當天攝取的總咖啡因量可能「爆表」,反而讓頭痛更難控制。
因此,陳韋達醫師建議,喝咖啡最好避免與含咖啡因止痛藥重複攝取,導致咖啡因總量超標,當然,每個人體質適合的量都不同,一般來說咖啡因攝取可以控制在 100毫克以下,例如每天最多一杯黑咖啡,且試著在固定時間喝,即使假日也不例外,避免作息失調引發頭痛。
想預防偏頭痛,這些事超重要,下一頁告訴你!
簡單來說,偏頭痛雖難完全根治,但透過記錄生活與飲食習慣,有助找出個人的誘發因子,進而主動避開高風險場景。陳韋達醫師指出,生活中不少情境都可能觸發頭痛,像是氣候劇烈變化、過度勞累、飲酒或睡眠不足,每個人的觸發點不同,所以除了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也可以自我觀察、利用日記記錄每次發作前的情境與食物內容,從中歸納出可能的共通因素。
1. 氣候變化:颱風前夕、寒流來襲、日夜溫差大,這些時機是不是特別會發作?
2. 特定食物:例如起司、巧克力、柑橘類或含酒精飲品,吃這些食物的時候特別容易同痛?
3. 應酬飲酒:尤其紅酒,有應酬、喝酒的那天就會頭痛?
例如,有些人偏頭痛總在假日發作,其實是作息改變、咖啡攝取時間延後了、或天氣驟變而致。如果是天氣變化這類難以避免的因素,不妨提前調整身體狀態,像是注意保暖、增加睡眠與泡澡放鬆,降低頭痛發作機率。總結來說,偏頭痛的預防從來不是單一對策,而是長期觀察、調整與規律累積下的結果,透過養成紀錄的習慣,能幫你更有效管理偏頭痛,減少不必要的發作與干擾!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止痛藥為何越吃越頭痛!?醫師教「1、2、3口訣」避免依賴
看過太多患者習慣靠止痛藥緩解偏頭痛,雖然確實能暫時止痛,但陳韋達醫師也強調,若藥物使用不當,反而會變成讓病情惡化的主因,因為研究指出,每個月使用止痛藥超過10天,會大幅增加能頭痛慢性化的風險、頭痛發作次數頻頻增加。
陳韋達醫師提出「1、2、3口訣」,可以幫助降低對止痛藥的依賴,建議每週服藥不宜超過兩次,若頭痛頻率超過每週一天,應尋求專科協助,避免病情惡化。
- 運動:規律身體活動有助穩定神經系統。
- 舒壓:透過冥想、瑜伽等減少壓力。
- 預防用藥:評估後啟動三個月療程,降低頻率與強度。
頭痛體質可以靠吃改善?真正的殺手級飲料可能是它
過去曾有醫學有關文章指出,巧克力、起司與柑橘類這些所謂的「3C食物」容易誘發頭痛,很多患者因而避之唯恐不及,究竟日常飲食的調整,能否改善自己的「頭痛體質」呢?
對此,陳韋達醫師澄清,雖然某些情況確實有相關,但畢竟這些說法多源自西方臨床經驗,對東方人並不一定適用,況且每個人的體質狀況都不同,與其盲目排除食物,不如記錄飲食日誌,找出真正誘發因子,這樣才能「客製」一套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案。一般來說,飲食上會建議可以參考抗發炎原則:
- 碳水:選天然全穀與根莖類,減少精緻糖。
- 蛋白質: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約1–1.2克。
- 脂肪:多攝取橄欖油、堅果等好油,少飽和脂肪。
但除了抗發炎飲食之外,值得特別注意的,其實還有「酒精」與「咖啡因」。陳韋達醫師解釋,酒精確實是偏頭痛高風險因子,尤其紅酒常被認為是誘發元兇。至於咖啡因則需「定時定量」使用。
咖啡是天然止痛藥還是頭痛推手?醫曝建議喝法與一日安全飲用量
首先,咖啡因對偏頭痛的效果就像雙面刃,適量喝可能有幫助緩解的效果,但是過量飲用可能干擾大腦恆定,導致偏頭痛頻率增加,特別是許多市售止痛藥本身就含有咖啡因,例如各種加強錠、或複方成分的止痛藥,舉例來說,上班族喝了幾杯咖啡提身、又吃了含咖啡因的藥物,當天攝取的總咖啡因量可能「爆表」,反而讓頭痛更難控制。
因此,陳韋達醫師建議,喝咖啡最好避免與含咖啡因止痛藥重複攝取,導致咖啡因總量超標,當然,每個人體質適合的量都不同,一般來說咖啡因攝取可以控制在 100毫克以下,例如每天最多一杯黑咖啡,且試著在固定時間喝,即使假日也不例外,避免作息失調引發頭痛。
想預防偏頭痛,這些事超重要,下一頁告訴你!
揪出你的頭痛誘因!不想再靠止痛藥,做對這件事超重要
簡單來說,偏頭痛雖難完全根治,但透過記錄生活與飲食習慣,有助找出個人的誘發因子,進而主動避開高風險場景。陳韋達醫師指出,生活中不少情境都可能觸發頭痛,像是氣候劇烈變化、過度勞累、飲酒或睡眠不足,每個人的觸發點不同,所以除了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也可以自我觀察、利用日記記錄每次發作前的情境與食物內容,從中歸納出可能的共通因素。
1. 氣候變化:颱風前夕、寒流來襲、日夜溫差大,這些時機是不是特別會發作?
2. 特定食物:例如起司、巧克力、柑橘類或含酒精飲品,吃這些食物的時候特別容易同痛?
3. 應酬飲酒:尤其紅酒,有應酬、喝酒的那天就會頭痛?
例如,有些人偏頭痛總在假日發作,其實是作息改變、咖啡攝取時間延後了、或天氣驟變而致。如果是天氣變化這類難以避免的因素,不妨提前調整身體狀態,像是注意保暖、增加睡眠與泡澡放鬆,降低頭痛發作機率。總結來說,偏頭痛的預防從來不是單一對策,而是長期觀察、調整與規律累積下的結果,透過養成紀錄的習慣,能幫你更有效管理偏頭痛,減少不必要的發作與干擾!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