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糖尿病可能害提早失智?更年期後4招逆轉紅字,小心明星食材扯後腿

新聞中心傅鴻儒
2025-07-14 10:00:00
6,640
收藏
分享
年輕時身體一切都好,為何中年後好像不自覺發胖、也很容易累?很大的原因在於女性步入更年期後,血糖失控的問題跟著報到!國健署統計,台灣45至64歲女性血糖偏高比例比年輕女性高出將近四倍,背後與荷爾蒙衰退密切相關,不僅牽動整體代謝,還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失智與癌症,反過來說,中年後從飲食、運動到荷爾蒙治療,都可能是守住健康的關鍵!

更年期後變胖還得糖尿病!這些健檢紅字可能是荷爾蒙惹的禍



根據107到111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45至64歲女性血糖偏高盛行率高達39.7%,是19至44歲女性的3.9倍。多年來專注於飲食觀念、腸道調整與預防醫學的肥胖專科名醫吳佳鴻解析,女性在進入更年期之後,荷爾蒙會出現變化,雌激素、黃體酮逐漸衰退,影響到血糖、膽固醇、血壓與體脂調控,造成的結果就是代謝變慢、血糖升高。

很多女性會發現,明明生活習慣沒太大改變,卻在某年健檢時發現血糖、膽固醇突然變成紅字,常常就是因為隨著荷爾蒙改變,代謝能力悄悄下降,而我們都知道,肥胖、三高、糖尿病等問題,還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慢性疾病風險!因此,當檢查異常時,不要覺得只是年紀大、代謝變差的必然結果,建議立即調整飲食和作息,還是有機會防止血糖失控、避免肥胖惡化,守住健康底線。

卵巢功能提早衰退、失智症上門,原來也是糖尿病害的?



更糟的是,糖尿病不只體態發福、血糖失控,實際上對於女性健康威脅比想像中更深遠!吳佳鴻醫師指出,由於長期高血糖會引發全身慢性發炎,後果包含生殖、泌尿、關節退化,卵巢功能提前衰退,而且連大腦都無法倖免,甚至會增加失智與阿茲海默症發病風險,這也是為什麼醫學界稱阿茲海默症為「第三型糖尿病」,正顯示了血糖失控對大腦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

換句話說,控制血糖不只為了避免糖尿病惡化,更是保護整體健康、延緩老化、維持卵巢與腦部功能的重要關鍵。特別是女性在面對更年期與荷爾蒙變化時,更應警覺血糖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頁告訴你,把握4大原則就有機會救回失控的血糖和體重!


如何救回失控的血糖和體重?把握4大原則就有機會



當血糖開始上升,如何在失控前補救?從日常飲食著手是最關鍵的解套方式,吳佳鴻醫師提出4個原則,幫助更年期女性有效控制血糖也控制體重。

  1. 減糖、避加工食品:飲料、甜點、糕餅等含糖量高,建議漸進式的減少攝取,讓味覺習慣清淡、原型食物。

  2. 多蔬菜、蛋白質與好油脂:減少白飯、麵條、麵包等精緻澱粉,增加蔬果、豆類、魚肉等原型食物與好油脂比例。

  3. 原型澱粉放最後吃:若真的想吃澱粉,建議選擇糙米、地瓜等,並放在蔬菜、蛋白質之後食用,有助穩定血糖。

  4. 運動消耗血糖、提升代謝:結合有氧與重量訓練,提升肌肉量,有助於血糖控制、減重與預防代謝症候群。

飲食迷思!明星食材也可能幫倒忙、改吃素反而血糖失控



為了遠離心血管疾病,你曾聽過什麼神奇妙招嗎?舉例來說,先前有很多討論提及想吃甜點時可以改吃巧克力,成了大家意想不到且頗具話題的明星食物,原因不外乎研究顯示,吃巧克力能幫助降血糖、降膽固醇,進而可以降低糖尿病和脂肪肝風險?

雖然確實有相關研究,但吳佳鴻醫師認為,主要是因為巧克力的「抗氧化」效果帶來好處,然而,前提是必須要選擇濃度至少75%以上且無糖的黑巧克力才有助益,如果把充滿砂糖和油脂的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誤當成超級食物,反而是在幫倒忙,無法控糖還發胖。

另一方面,也很常遇到有患者聽說改吃素可以減肥,但很多「看似健康」的素食餐點,實則都是素肉、炸物、加工製品,多半含有高油脂、高鹽分與高醣負荷,根本成了潛藏的血糖殺手,不利血糖控制還加重慢性發炎,間接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比較有幫助的其實是多吃新鮮蔬菜,也別忘了注重蛋白質攝取,但像是白麵條、素雞、素麵筋等精緻澱粉和加工品,則少碰為妙。

現代人更年期時間有越來越提早的趨勢,吳佳鴻醫師提醒,30、40歲起即應關注血糖與荷爾蒙變化,若無法透過建立良好生活型態改善血糖,應該要尋求醫師協助,適時介入藥物治療,以免延誤控制時機。例如,除了飲食與運動,也有大型研究發現,適當補充荷爾蒙可降低大腸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其中糖尿病風險甚至可降低3成。由於荷爾蒙對腦部認知、神經功能具有保護作用,當血糖穩定後,也能同步降低失智症機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