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停經後女性心臟病死亡率每5歲翻一倍!兩警訊最要命,4招搶救更年期危機

新聞中心傅鴻儒
2025-07-10 09:49:00
48,966
收藏
分享
還沒到40歲就感覺到更年期症狀?這並不罕見!肥胖專科醫師吳佳鴻提醒,現代女性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均衡,壞習慣可能讓更年期提早報到,像是情緒低落、失眠、頻尿、關節痠痛這些警訊,都可能是身體的更年期「預告」!

更年期悄悄報到?9大徵兆別輕忽



吳佳鴻醫師指出,更年期症狀可能在停經前數年就開始出現,甚至30多歲、40歲就悄然來臨,並持續多年,常見9大徵兆包括:

  1. 熱潮紅與盜汗:突如其來的發熱感、夜間盜汗,甚至影響心血管健康。
  2. 失眠、易疲勞
  3. 情緒波動、焦慮、憂鬱
  4. 關節痠痛、晨間僵硬
  5. 頭痛
  6. 生殖泌尿不適:頻尿、感染、乾澀
  7. 腦霧:記憶、專注力下降
  8. 自律神經失調:心悸、耳鳴、頭暈
  9. 骨質流失:增加骨鬆、骨折風險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卻往往成為日常生活中最惱人的困擾。很多女性面對這些小毛病,常常一忍再忍,但其實只要從生活型態下手,像是調整飲食內容、增加日常活動量、適度放鬆與良好睡眠,就能有效改善多數的不適症狀!

更年期後女性心臟病死亡率每5歲翻一倍!2徵兆尤其危險



讓人更擔心的是,當女性邁入更年期、失去女性荷爾蒙的保護後,各種「健康殺手」便可能接連出現。卵巢功能退化、雌激素分泌減少,會導致腹部肥胖、血脂異常、胰島素阻抗增加,不僅讓代謝變慢、脂肪容易囤積,也進一步提高慢性發炎、三高問題的風險,甚至與乳癌、大腸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與骨折失能等重大疾病息息相關。

其中,心血管疾病更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根據統計,台灣女性在過去10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了18%。2023年,台灣每天有超過40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乳癌的5倍,而美國的相關數據甚至達到乳癌的6倍。

衛福部也指出,女性在停經後,心臟病死亡率以每5歲翻倍的速度攀升。50歲之前,女性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的發生率普遍低於同年齡男性,但50歲以後,三高發生率反而超越男性,顯示更年期後的健康挑戰不可小覷,若「腰圍超標(女性≧80公分)」、「體重過重及肥胖」就是危險警訊!

點下一頁,告訴你如何用4招改善更年期困擾


4招改善更年期困擾,告別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更年期期間會出現陰道乾澀、頻尿、泌尿感染,甚至親密行為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有人因失眠、情緒低落形成惡性循環。吳佳鴻醫師建議,想有效改善更年期不適,同時避免腰圍和體重失控,可從以下4大方向做起:

  1. 飲食:減少精緻糖與澱粉,多攝取原型蔬菜、優質蛋白,全穀類澱粉,控制份量。
  2. 運動:增加肌肉量、預防骨質疏鬆,運動類型以能持續為重。
  3. 紓壓:透過冥想、運動、聽音樂等方式釋放壓力,穩定情緒。
  4. 睡眠:若長期失眠可尋求專業評估,必要時考慮荷爾蒙療法介入。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荷爾蒙補充療法」,被認為是治療更年期症狀最有效的方式,也能有效預防骨質流失、改善因更年期引起的情緒問題,那麼對於失去荷爾蒙後造成的脂肪與血糖問題,會有正面幫助嗎?醫師的答案是確實有助益,但門診中不乏患者諮詢時提到「聽說補充荷爾蒙會引起乳癌?」這類的擔憂。

對此,吳佳鴻醫師解釋,荷爾蒙補充療法關鍵在於「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平衡,過去研究曾誇大乳癌風險,但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生物等同性荷爾蒙」,不僅不會增加癌症風險,還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骨鬆、失智症風險,甚至死亡率可降三到五成。

若不適合荷爾蒙療法,植物性雌激素如大豆異黃酮等也可輔助,但療效較溫和,需經醫師評估。

更年期,並不是象徵健康衰退的句點,但可以是人生下半場的健康轉折點。吳佳鴻醫師強調,只要及早調整生活型態、適時使用醫療輔助,大多數女性都能改善症狀、降低疾病風險,活出健康自在的第二人生。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