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中老人家跌倒了,你會第一時間就衝上前,急著將他扶起來吧?小心雖是好意,卻有造成更大傷害的風險!資深長照專家指出,許多跌倒後送醫的長者,並非跌倒本身造成的外傷,而是因不當的起身方式導致二次傷害,因此,學習正確的應對方式,不僅能冷靜處理家人跌倒的情況,也有助於在自己跌倒,是人人都該具備的關鍵技能。
家中長輩跌倒,第一反應大多是趕緊把人扶起來,但紅十字會博愛居家長照機構顧問吳孟凌提醒,這樣做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根據專家經驗,跌倒後不乏因為起身方式不當而就醫者,尤其是腦出血、骨折等問題,往往就在這樣的慌亂中發生,因此她提出兩大正確觀念,以防二次傷害造成更糟的後果。
長輩跌倒不要急著扶起!?牢記2觀念避免二次傷害
家中長輩跌倒,第一反應大多是趕緊把人扶起來,但紅十字會博愛居家長照機構顧問吳孟凌提醒,這樣做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根據專家經驗,跌倒後不乏因為起身方式不當而就醫者,尤其是腦出血、骨折等問題,往往就在這樣的慌亂中發生,因此她提出兩大正確觀念,以防二次傷害造成更糟的後果。
- 跌倒後,不要急著起身
跌倒後,不論是當事人還是旁人,都不要急著立刻站起來。即便平時健康狀況良好,跌倒當下難免影響血液循環,在尚未恢復的狀態貿然起身,可能造成頭暈或再次摔倒。年長者尤其應稍作休息,觀察意識狀況與身體反應,待身體恢復穩定後再協助起身。 - 確認傷勢,再尋找支撐點!
協助老人家起身前,可以先透過簡單對話確認其意識是否清醒,例如詢問姓名或當天日期,接著詢問「你感覺哪裡痛?」若對方表達某部位疼痛,例如右臀部,則應避免從該處施力,改以不痛、具穩固支撐的部位作為協助起身的著力點,以降低進一步受傷的風險。
【情境模擬】發現家人跌倒的救人步驟
- 保持冷靜,詢問姓名以確認意識。
- 檢查四肢是否能正常活動,有無明顯外傷。
- 若可行,引導長者從較有力的一側慢慢起身。
- 起身後讓其坐下,持續觀察臉色、呼吸與脈搏狀況(正常為每分鐘70~100下),若有異常即刻送醫。
【情境模擬】長輩從輪椅上摔下來怎麼辦
當長輩自輪椅跌落時,家屬切忌貿然扶起。吳孟凌建議,首先要先把輪椅移開,避免干擾處理空間,接著初步確認長者意識狀況,一樣透過簡單對話確認其反應是否正常。若只發出呻吟聲、無法回應,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同時檢查是否有出血、瘀青或四肢異常等徵象。
若無重大外傷,可尋找穩固支撐物如椅子、牆面,從長者較有力量的一側協助其穩定逐步起身。避免使用活動輪椅或不穩物體作為支撐,並觀察其是否能自行轉換姿勢至坐姿。
點下一頁看自己跌到如何自救~
自己一個人住跌倒怎麼辦?3步驟自救指南降低風險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獨居長者人數持續上升。吳孟凌建議,一個人在家若不慎跌倒,且身邊無人協助,可依循以下三步驟自救。
- 初步自我檢查
保持冷靜,首先觀察是否有外傷,如割傷、出血或明顯腫脹,必要時應先行止血。若無外傷,則評估有無頭暈?雙手雙腳是否能活動自如?四肢感覺是否正常或出現麻木、疼痛?這個步驟約花費5至10分鐘,避免在血液循環尚未恢復下貿然起身,增加再次跌倒的風險。 - 尋找支撐點,穩定緩慢起身
若確認無嚴重傷勢,建議從力量較佳的一側作為支撐、開始施力,慢慢爬起。可利用身旁的穩固家具作為支撐點,如床沿或堅固的椅子,但應避免使用滑動或不穩定的物品,以防再次跌倒。 - 尋求協助並評估是否就醫
成功起身後,可以馬上聯繫家人或鄰居尋求協助,並持續觀察自身狀況。若曾頭部著地或出現暈眩、無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以免腦出血或骨折等問題延誤治療。
【情境模擬】一個人在家跌倒的自救步驟
- 坐在地面休息5至10分鐘,觀察有無異狀。
- 評估四肢是否可活動、是否疼痛。
- 尋找穩固支撐物,用較有力的手腳施力爬起。
- 坐穩後確認自身呼吸、脈搏(正常為每分鐘70~100下)、是否頭暈,必要時立即就醫。
跌倒後黃金觀察期!三天內密切關注症狀變化
跌倒後即使當下無明顯不適,也應觀察至少72小時。吳孟凌提醒,部分症狀可能延遲出現,如頭暈、嘔吐、言語不清等。建議多與跌倒的家人互動,注意語言表達與行為是否異常,並在必要時盡快就醫進一步檢查,以確保沒有其他潛在危機。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