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為只是普通經痛,卻痛到連止痛藥都沒效果?台灣腹腔鏡婦科手術權威陳思宇醫師提醒,有時可能不是單純的生理期不適,而是子宮內膜異位或腺肌症的警訊,若延誤治療,後果還可能需要切除子宮。如果你正在經歷反覆經痛、腸胃沾黏、下腹不適的困擾,醫師詳解以下評估與治療關鍵一定要看!
下腹劇痛難耐,有時痛到連止痛藥都救不了,該怎麼辦?治療對策中最關鍵的,其實是找出問題根源。
婦科常見困擾1:不是生理期卻下腹痛,會是婦科腫瘤嗎?
下腹劇痛難耐,有時痛到連止痛藥都救不了,該怎麼辦?治療對策中最關鍵的,其實是找出問題根源。
女性下腹痛成因多樣,醫師會根據年齡與生理狀態判斷可能病因。婦產科名醫陳思宇舉例,未停經者須先確認是否懷孕,排除子宮外孕等緊急狀況;若無懷孕,則可能是卵巢腫瘤破裂、扭轉等情形。至於停經後婦女,則需高度警覺是否有婦科腫瘤,或其他非婦科疾病。
在診斷過程中,超音波是檢查方面的第一線工具,必要時輔以電腦斷層以提高準確度。至於抽血檢驗方面,陳思宇醫師則解釋,雖然CA125是常見的腫瘤指數,但其特異性有限,像是月經、骨盆腔發炎或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能讓指數升高,因此不能單靠血液數據判斷病情。
此外,檢查方式也因人而異。未有性經驗者需脹尿接受腹部超音波,以確保影像清晰;有性經驗者適用經陰道超音波,可更精確觀察子宮與卵巢狀況。
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在女性婦科問題中相當常見,也就是指月經期間的經血逆流,長期下來病灶會逐漸累積出現在其他部位,例如出現在卵巢的稱為巧克力囊腫、出現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腺肌症,也可能出現在骨盆腔其他部位。
其中,子宮腺肌症的症狀主要分為兩型,一為以經痛、排卵期悶脹、便秘等疼痛為主;另一則為經血過多,嚴重者甚至會貧血。部分女性會同時出現兩型症狀,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以往網路傳聞有一種說法稱,年輕時這種嚴重經痛或大量出血的問題,只要生完小孩就會好?不過陳思宇醫師澄清,通常是因為懷孕與哺乳時期,荷爾蒙變化、月經暫停,有些人病灶會縮小、經痛改善,但這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如果是重度內膜異位者,不會因為懷孕就完全根除,仍需專業評估與治療,因此「生完小孩病就會好」的都市傳說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經痛痛起來要人命,可能會需要動手術處理?下一頁告訴你哪4種情況需要手術、有哪些手術方案可以選
那麼,如果要治療,實際會如何著手呢?陳思宇醫師說明,首先,有些人即便有巧克力囊腫或子宮內膜異位症,但平常沒有明顯症狀、不影響生活,通常會以定期追蹤或搭配藥物控制為主;如果巧克力囊腫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符合下列四種情況,會建議考慮手術處理:
陳思宇醫師補充,如果患者的子宮腺肌症病灶深入子宮肌肉層,難以清除乾淨,通常難以局部手術切除,此時藥物仍是首選,包括口服避孕藥、黃體素藥物與子宮內避孕器,主要以荷爾蒙藥物為主,藉此抑制月經、減少經血逆流對骨盆腔的刺激,可減少經血、改善疼痛並延緩病程。若保守治療無效,出現嚴重疼痛、出血等情況,才會考慮切除子宮。
像是臨床上會使用純黃體素藥物,如異位寧,能使內膜處於「無月經狀態」,降低病灶惡化,且不影響卵巢功能。另外,若以子宮為主病灶,也可考慮放置蜜蕊那避孕器,局部釋放黃體素,減少經血與疼痛。但若同時合併卵巢病灶,仍需搭配口服藥物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最後,一旦藥物控制無效、症狀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能就需要考慮手術。子宮腺肌症手術方式主要分三種,包含
陳思宇醫師說,多數情況下,術後最常見不適並非來自傷口,而是手術注入氣體引起的腹脹感,一般2至3天內可自然緩解。通常卵巢手術住院1至2晚,子宮切除則需3至4晚。建議術後穿戴束腹帶2週,並請假休養7至10天,有助恢復與避免併發症。因此,適度休息是術後康復的關鍵,也不能因為選擇了微創手術而忽略照護需求喔!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在診斷過程中,超音波是檢查方面的第一線工具,必要時輔以電腦斷層以提高準確度。至於抽血檢驗方面,陳思宇醫師則解釋,雖然CA125是常見的腫瘤指數,但其特異性有限,像是月經、骨盆腔發炎或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能讓指數升高,因此不能單靠血液數據判斷病情。
此外,檢查方式也因人而異。未有性經驗者需脹尿接受腹部超音波,以確保影像清晰;有性經驗者適用經陰道超音波,可更精確觀察子宮與卵巢狀況。
婦科常見困擾2: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聽說生完小孩就會好?
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在女性婦科問題中相當常見,也就是指月經期間的經血逆流,長期下來病灶會逐漸累積出現在其他部位,例如出現在卵巢的稱為巧克力囊腫、出現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腺肌症,也可能出現在骨盆腔其他部位。
其中,子宮腺肌症的症狀主要分為兩型,一為以經痛、排卵期悶脹、便秘等疼痛為主;另一則為經血過多,嚴重者甚至會貧血。部分女性會同時出現兩型症狀,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以往網路傳聞有一種說法稱,年輕時這種嚴重經痛或大量出血的問題,只要生完小孩就會好?不過陳思宇醫師澄清,通常是因為懷孕與哺乳時期,荷爾蒙變化、月經暫停,有些人病灶會縮小、經痛改善,但這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如果是重度內膜異位者,不會因為懷孕就完全根除,仍需專業評估與治療,因此「生完小孩病就會好」的都市傳說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經痛痛起來要人命,可能會需要動手術處理?下一頁告訴你哪4種情況需要手術、有哪些手術方案可以選
婦科常見困擾3:經痛血崩難忍,需要吃藥還是動手術拿掉子宮?
那麼,如果要治療,實際會如何著手呢?陳思宇醫師說明,首先,有些人即便有巧克力囊腫或子宮內膜異位症,但平常沒有明顯症狀、不影響生活,通常會以定期追蹤或搭配藥物控制為主;如果巧克力囊腫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符合下列四種情況,會建議考慮手術處理:
- 囊腫大於5公分,達健保手術建議標準
- 合併慢性或劇烈腹痛
- 突發性腹痛,疑似囊腫破裂
- 影像顯示可能惡性變化,需病理確認
陳思宇醫師補充,如果患者的子宮腺肌症病灶深入子宮肌肉層,難以清除乾淨,通常難以局部手術切除,此時藥物仍是首選,包括口服避孕藥、黃體素藥物與子宮內避孕器,主要以荷爾蒙藥物為主,藉此抑制月經、減少經血逆流對骨盆腔的刺激,可減少經血、改善疼痛並延緩病程。若保守治療無效,出現嚴重疼痛、出血等情況,才會考慮切除子宮。
像是臨床上會使用純黃體素藥物,如異位寧,能使內膜處於「無月經狀態」,降低病灶惡化,且不影響卵巢功能。另外,若以子宮為主病灶,也可考慮放置蜜蕊那避孕器,局部釋放黃體素,減少經血與疼痛。但若同時合併卵巢病灶,仍需搭配口服藥物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手術方式常見3種怎麼選?術後恢復期多久?
最後,一旦藥物控制無效、症狀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能就需要考慮手術。子宮腺肌症手術方式主要分三種,包含
- 傳統剖腹:適用於病灶範圍大、併發腸沾黏者
- 腹腔鏡微創:透過數個小孔進行,術後恢復快、疼痛較輕,現也發展出單孔腹腔鏡,僅肚臍一孔即可完成,幾乎不留痕跡。
-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適合病灶位置精細或空間狹窄的個案,能提高手術精準度。
陳思宇醫師說,多數情況下,術後最常見不適並非來自傷口,而是手術注入氣體引起的腹脹感,一般2至3天內可自然緩解。通常卵巢手術住院1至2晚,子宮切除則需3至4晚。建議術後穿戴束腹帶2週,並請假休養7至10天,有助恢復與避免併發症。因此,適度休息是術後康復的關鍵,也不能因為選擇了微創手術而忽略照護需求喔!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