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一心想讓家裡變整齊,卻越整理越雜亂,可能是方法用錯了!原本想打造一個清爽舒適的居家空間,卻不小心踩中收納地雷,不但越收越亂,甚至還可能無意間造成家人或親友的困擾,引發家庭不和而不自覺。以下整理出8個最常見、最容易中招的整理NG行為,看看你犯了幾項?
郵件隨手放桌上、外套掛在椅背、購物袋塞進沙發角落……你是不是也常對自己說「等一下再收就好」?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積少成多,累積下來卻讓家裡瞬間變成垃圾場。整理顧問山岡櫻(暫譯)建議,與其拖延,不如設計一個「快速歸位區」,例如設置郵件分類夾、進門就能掛包包和外套的置物區,讓收納整理變成日常流程,不用額外花力氣,自然也就沒有拖延的藉口了。
1.等一下再收最致命!一天不整理,三天堆成垃圾場
郵件隨手放桌上、外套掛在椅背、購物袋塞進沙發角落……你是不是也常對自己說「等一下再收就好」?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積少成多,累積下來卻讓家裡瞬間變成垃圾場。整理顧問山岡櫻(暫譯)建議,與其拖延,不如設計一個「快速歸位區」,例如設置郵件分類夾、進門就能掛包包和外套的置物區,讓收納整理變成日常流程,不用額外花力氣,自然也就沒有拖延的藉口了。
2.想著一次大掃除越拖越久!改從「隨手清潔」開始
每次都想說要一次大整理?看到凌亂環境總讓人感到壓力大、會更提不起勁打掃,所以與其等「有空再掃」,不如養成隨手清潔的習慣。刷牙時順手擦拭洗手台、煮飯時順便洗個鍋具、洗澡後簡單沖洗地板,這些隨手習慣就是維持整潔的關鍵。每天多做一點,就能避免髒亂一次爆發,輕鬆用5分鐘搞定打掃!
3.沒留意收納容量!抽屜爆炸等於打掃失敗
當衣櫃、抽屜塞滿滿,物品無法順利進出,收納空間反而淪為雜物集中地。衣服沒地方放只好堆在椅子上、碗盤無處收最後卡在流理台,看起來亂上加亂。建議保持收納空間使用率在8成以下,定期清出用不到的物品,不只視覺清爽,「看得見的收納」還能幫助掌握物品庫存,採購有效率且不容易重複採買。
4. 收納盒買太快,小心變成「新雜物」
看到漂亮的收納盒就忍不住下單?如果還沒想好放什麼、怎麼分類就衝動購買,很可能出現尺寸不合、功能不符的情況,這些收納用品反而變成占空間的新雜物。整理收納顧問Ryo建議,應先盤點物品、分門別類,再根據空間需求挑選合適收納工具,才能避免浪費金錢和空間。
5. 斷捨離後的「好心轉送」,可能變相造成他人壓力
整理完常會清出一些還堪用甚至全新的物品,很多人選擇「送人」,以為這樣很貼心又不浪費,但有些時候對方可能並不需要,只是不好意思拒絕,反而是種壓力,特別是老舊家電、設計浮誇的飾品等高價雜物,更讓人感到困擾。收納顧問川崎美紗(暫譯)提醒,送出物品前,最好先確認對方是否真的需要;理財達人Takeru也建議,可以考慮二手販售,讓舊物變現,更實際又環保。
6.重要東西卻讓小孩幫忙整理,小心誤丟而懊悔
日本收納顧問川崎美紗分享童年經驗,小時候在幫媽媽與祖母整理時,不小心把爸爸的高級領帶夾丟了,因為從沒看他用過,便誤以為是「沒用的東西」。雖然小孩有心幫忙,卻可能難以判斷物品真正價值,所以如果是整理貴重物品或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如證件、飾品、收藏等,最好由大人親手處理,避免遺憾發生。
7.硬要說服不想整理的人,小心弄巧成拙
「這麼亂你真的受得了嗎?」、「你東西太多了啦!」這些碎唸不僅沒效,還可能引發爭吵,尤其在對方不打算整理時,過度催促只是徒增反感、傷感情。過去就曾有案例因為不斷要求爸爸打掃,結果父子關係緊張,一回家就各種不滿的情緒。與其強迫他人,不如先整理好自己的空間,成為榜樣,自然容易影響他人。
8.過度努力打掃不一定最好!每天一點點,就能改變很多
整理打掃其實是體力活,對上了年紀的長者來說尤其吃力,切記不要太過勉強,以免累壞身體。就算每天只是丟掉一樣用不到的東西,或隨手稍微清理一下餐桌上的雜物,都足以帶來明顯的改變。因為收納從來就不是非得大刀闊斧,能持之以恆、量力而為,才是最有效率也最持久的整理方式。
參考資料:
- 気づかぬうちにやっているかも?家が片づかない人のNG習慣3選 | サンキュ!
- これだけはやめよう!ついやりがちな「片付けのNG行動」について。(ryo) - エキスパート - Yahoo!ニュース
- 靠丟東西讓財富翻倍!極簡達人「斷捨離理財術」清掉3種物品年年存更多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