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白內障不一定是白色、更不是老了才會得!台大名醫曝5階段症狀辨別

楊中美醫師、黃靜宜
2025-05-19 13:51:00
34,752
收藏
分享


白內障不宜「放太熟」,嚴重恐變黑



事實上,白內障不一定是白色的,以晶核硬化來說,隨著病情進展,原本透明的晶核因化學結構改變,變得不透明,先是轉白,之後可能變成黃色、棕色甚至黑色。至於皮質混濁則可能會愈來愈白,有各種型態。後囊型白內障則是局部的晶體混濁,從表面可能看不出來。

白內障只有開刀更換水晶體一途!



不管何種型態的白內障,目前沒有眼藥水可以消除,只有開刀更換水晶體一途。若放任病情繼續進展,視力會愈來愈模糊,中心視力也會下降,且太晚處理難度愈高。

大家常聽到的「超音波乳化術」,即使用一定能量的超音波,將硬化的晶核震碎、乳化後吸除,如果白內障拖太久,晶核過硬,需使用更高的超音波能量才能處理,而能量過高有時會使水晶體周遭結構如角膜、虹彩等受損,因此醫師多半建議白內障不要「放太熟」才處理。

另外,白內障太熟時,不只是晶核硬化,皮質也會變白、膨脹,對前房較狹窄的病人,容易影響到周邊房水的出水孔,使得眼壓升高,引起急性青光眼發作。囊袋也會出現缺損,使水晶體內的蛋白質等物質外漏,造成眼內發炎反應,這些物質也會堵住房水出水孔,並引起發炎,使眼壓升高,這些情況都有失明危險。

白內障一定要手術嗎?手術最佳時機、治療方法



診斷白內障並不困難,醫師利用細隙燈檢查,即可清楚判別是否有白內障及嚴重程度。手術時機則需謹慎考量。如果是老年性白內障,當病人視力下降已經對生活造成影響,且單純是因為白內障而非黃斑部、視神經,或青光眼、角膜等問題造成,即可考慮手術。

白內障初期對視力影響通常不大,若實際測量發現視力下降許多,要考慮是否有視網膜或其他原因,若有,應評估是否同時治療,或先治療視網膜疾病,再處理白內障。我曾不只一次接獲他院轉來的病人,開完白內障後抱怨還是看不清楚,再詳細檢查,發現原來病人的視網膜在白內障手術前就有問題。

一般建議開白內障手術的時機,是因白內障使視力比0.5差,且生活或工作已受影響,健保給付人工水晶體的標準則另加上年滿55 歲的條件。雖然如此,仍有一些彈性,例如,一眼因白內障導致近視度數增加,與另一眼視差太大,但戴眼鏡又容易頭暈,此時即使矯正視力比0.5 好,也可以考慮手術。

此外,白內障由輕到重可分為1到5級,通常第2級以上就可考慮手術,但也要配合病人實際生活需要及客觀視力檢測結果來考量。白內障等級判別如下:

  1. 水晶體混濁輕微,對視力影響小,只有輕微模糊。
  2. 水晶體混濁逐漸加劇,視力受到輕度影響,夜間視力可能變差。
  3. 水晶體混濁進一步加重,視力明顯下降,日常活動受到限制。
  4. 晶體混濁嚴重,視力大幅下降,只能看到物體輪廓。
  5. 水晶體混濁極嚴重,視力幾乎喪失,只能感覺到光亮和影子。

至於會影響視力發育的先天性白內障,白內障摘除後,有手術植入人工晶體、隱形眼鏡或眼鏡等幾種方式矯正眼睛度數,讓視網膜接受足夠的刺激,以免引起弱視。矯正度數方式的選擇需與眼科醫師詳細討論。

本文摘自《好眼力》/ 楊中美醫師、黃靜宜 /天下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