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案分享:嚴重椎間盤突出患者,保守療法後恢復健走生活
周大翔醫師針對這個議題,特別把自己長期治療的經典病案記錄分享。一位38歲的男性工程師,因長期開車與久坐習慣,突發腰痛與右腿放射性刺痛,連續兩週無法正常走路。經MRI檢查為L5-S1椎間盤突出,壓迫右側神經根,醫師建議開刀處理。
周大翔中醫師嘗試保守治療初期以針灸、局部放鬆與核心穩定運動為主,後續配合針刀療法進行深層筋膜與韌帶鬆解,每週一次,共進行10次治療。
隨著治療時間拉長,陳先生感受到自己身體下肢相關的症狀慢慢減輕。
- 第4次治療後,疼痛減半,麻感改善70%
- 第7次後,行走穩定,可自行上下樓梯
- 第10次後,恢復慢跑與健行活動,無須開刀
並且在術後半年訪查,症狀穩定,陳先生喜出望外,直呼神奇,免去動大刀與動輒高達數十萬元高昂手術費之苦。
結語:影像不等於病情,椎間盤突出不等於必開刀
周大翔醫師表示,椎間盤突出固然令人不安,但不需一聽到MRI報告就馬上動刀。只要症狀未急性惡化、未造成肌力或膀胱功能失調,多數患者在保守治療下都能改善症狀。而中醫針刀治療提供一條更深入肌筋膜的療癒之路,尤其對於慢性腰腿痛、久坐勞損與輕中度神經壓迫的患者,在貿然動刀前,是一個值得評估與考慮的治療方式。
居家保養也能輔助改善:承筋、承山,舒緩腰腿壓力的妙穴
除了臨床治療外,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透過按壓特定穴道,輔助緩解腰腿緊繃與疼痛 可針對兩個常用穴位進行日常保養:
- 承筋穴:位於小腿肚中央,腓腸肌肌腹最明顯處。當坐骨神經受壓時,下肢肌肉容易緊繃,按壓承筋穴有助於放鬆腿後肌群,減緩從腰延伸到腿的牽引性疼痛。
-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腳跟上方約1/3處的肌肉凹陷處。承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能有效舒緩小腿僵硬與肌肉疲勞,進而降低對神經的間接壓迫。

這兩個穴位皆屬於膀胱經循行路徑,與腰背、坐骨神經有密切相關。建議患者每日以拇指指腹按壓各穴道約30秒,反覆3~5次,按壓時有微痠感為宜,避免過度用力。透過這樣的簡單保養,不僅能舒緩疼痛,也有助於延緩椎間盤病變的惡化。
作者簡介:周大翔中醫師,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系、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昆明院區醫師,專長:婦科雜症、內科、皮膚科、針灸。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