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花蓮縣是全台灣幅員最遼闊的縣,地廣人稀,許多鄉鎮深藏於遙遠的山林與海邊。這樣的地理條件,對任何地方治理來說,都是一大挑戰。更何況花蓮在114年6月時65歲以上人口數是 66,150人,占率全縣人口比率 21.06%,屬於超高齡社會,而且獨居長者比率位居全台前五名。*
然而,就是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下,花蓮卻能在多項全國健康城市調查中脫穎而出。2024年《康健雜誌》的「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中,花蓮在非六都城市中名列前段班;2022年及2024年更獲得國健署「健康城市與高齡友善城市獎」等獎項。這樣的成果不是偶然,而是源自縣府團隊長期經營的治理理念與一張扎實的行動網絡。
花蓮是怎麼辦到的?縣長徐榛蔚用一句話,說出了答案「老人的樂園,孩子學習的天堂,年輕人追逐夢想的地方。」
然而,就是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下,花蓮卻能在多項全國健康城市調查中脫穎而出。2024年《康健雜誌》的「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中,花蓮在非六都城市中名列前段班;2022年及2024年更獲得國健署「健康城市與高齡友善城市獎」等獎項。這樣的成果不是偶然,而是源自縣府團隊長期經營的治理理念與一張扎實的行動網絡。
花蓮是怎麼辦到的?縣長徐榛蔚用一句話,說出了答案「老人的樂園,孩子學習的天堂,年輕人追逐夢想的地方。」
這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她治理花蓮的核心信念。是一種願景,也是一種承諾。從政策的推進、社區的建構,到每一位公務人員、志工的日常付出,花蓮縣府正是以這樣的信念貫穿各項施政。每一個據點的成立、每一項政策的推進、每一批疫苗的推進,背後都回應著這句話的深層意義—讓這片土地真正成為所有世代安居樂業的家。
花蓮衛生局歷任局長多出自臨床醫師背景,不論是現任的朱家祥局長、前任李宏滿局長,都是醫師出身,因此在推行政策時更能「以終為始」,結合過去在醫療現場的經驗,回頭反思怎麼運用預防醫學減少疾病與失能的發生。

自民國100年起,花蓮便自主將中央健保署(現已列入國民健康署業務)所提供的成人健檢基本項目升級,推出「健康檢查旗艦版」。這項健檢不僅依照性別規劃不同的檢查內容,更結合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管理機制,並針對長者常見的健康風險,補充維生素D、安排核心肌群與肌耐力訓練,讓預防醫學落實在每一位長輩的日常中。
徐榛蔚因為一名縣府同仁罹患帶狀疱疹的經歷,進一步關注到該疾病在高齡族群中的盛行現象,並發現它對銀髮族的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於是和衛生局長攜手,首創全國帶狀疱疹疫苗補助計畫。從2021年起,每年提供3,000人次、總量12,000劑,對象涵蓋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患有慢性病的長者。
這項政策一路推進到現在,逐漸讓每一位符合資格的長者都能接種,疫苗使用率接近百分之百。即使如此,縣府也沒因此鬆懈,服務人數一樣沒減,並將補助範圍擴大,衛教宣導和接種流程也持續優化,只希望每位長輩都能安心打疫苗,好好守住自己的健康。
但疫苗政策從來不只是「提供補助」那麼簡單,還需要搭配宣傳、與客製化服務,讓長者理解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尤其花蓮因為地理挑戰,讓「等人上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走動式治理,讓醫療「走到需要的人身邊」成為花蓮最關鍵的行動策略。
以豐濱鄉為例,全鄉沒有一間診所。對住在花蓮市的醫師來說,單趟就要花一小時才能抵達。但這並沒有成為障礙。花蓮的長照專員會事先聯繫好居民、安排好路線與時間,然後帶著醫師「一日走透透」。每一戶、每一位長輩,都是預約好、拜訪過、確保不會被遺漏的。

這樣的照顧方式,讓偏鄉地區的醫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當颱風季來臨,花蓮還會預先將慢性病藥物配好、送達易成孤島的地區,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聯外道路中斷,這些獨居長者連吃藥都會成問題。
在這張充滿溫暖的健康網絡中,村里鄰長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是最貼近居民的人,也是第一線發現長者需求與困難的守護者。從孕婦產檢、家暴案件通報,到長照個案追蹤,鄰長們的細心與關懷讓服務更精準有效。
如今,花蓮全縣設有超過 470 個照顧據點,包含樂齡中心、文健站、福氣站等,每一個據點背後都有協會承辦與志工支持。這些據點不只是聊天的場所,更像是「社會處方箋」讓長者們透過社交、運動與學習,延緩失能與失智。走進鄉鎮,常可看到銀髮族們彷彿「社區留學生」,穿梭於各站間相揪參加各種活動,也建立起充滿溫情的社交網絡。
「每天出門後,記得先左三家、右三家,敲敲門、串串門子」徐縣長隨口的順口令,處處隱藏縣長對花蓮高齡社會現況的細膩觀察,「問問鄰居們維生素D吃了沒? 今天運動了嗎? 癌症篩檢做了嗎? 疫苗打了嗎?」更是她將政策落實在生活細節裡的智慧展現。
她深知,健康不只靠醫院與藥物,更來自於每天的活動力與人際連結。對花蓮縣各地獨居長者而言,鄰里間的相互照料就是最好的身心照護網。如今花蓮的銀髮族不再只是被照顧者,而是參與健康行動的主角。他們的健康意識大幅提升,數據上的進步固然可喜,更動人的是,在這些數字背後,是一位又一位長者真切地感受到被關心、被陪伴、被理解。
在這樣的治理架構下,花蓮的疫苗推廣策略也呈現出極高效率與高度人情味。衛生所護理人員深入社區、賣場、活動中心,甚至只要一個部落有四、五十人提出需求,縣府團隊就會主動出發,不讓任何一位長者落單。這種主動出擊、不怕麻煩的態度,也讓花蓮的各種疫苗,從流感、肺炎鏈球菌到帶狀疱疹,都有很好的接種率。

推動疫苗的,是衛生所的護理師和年年參與疫苗推廣與衛教的在地志工。他們深入社區、走進市場、來到賣場與活動中心,無論在哪裡,只要有人、只要有需要,施打站點就會設在那裡。他們熟悉每一個村落的名字、知道誰行動不便、誰住得最遠、誰最近才剛喪偶,讓疫苗接種不只是執行任務,更肩負起細緻的陪伴與守護。
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解釋:「縣府在推動預防醫學政策時,始終牢牢把握三大核心:健康促進、疾病篩檢與疫苗接種。」這三大支柱,並非單點發展,而是共同編織出一張貫穿東台灣的健康網絡。朱局長也積極的與台東衛生局討論,以建構「花東健康生活圈」為合作目標,希望讓生活在花蓮與台東的每一位居民,不因距離而犧牲健康,不因偏遠而錯過照顧。
在這片遼闊的山海之間,花蓮縣府由上到下,從中央到偏鄉用心耕耘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健康,從不只是政策口號,而是一種扎根於日常、走進生活、代代相傳的信念。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花蓮快樂成長、勇敢追夢、安心頤養天年。
這就是花蓮,一個幅員遼闊,卻把每個人都放在心上的地方;一個以健康為名,走過每一條山路與海岸線的地方;一個,真心相信、實踐「美好生活」的地方。
*資料來源: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和花蓮縣政府社會處統計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預防醫學的起點「以終為始、防患未然」的智慧
花蓮衛生局歷任局長多出自臨床醫師背景,不論是現任的朱家祥局長、前任李宏滿局長,都是醫師出身,因此在推行政策時更能「以終為始」,結合過去在醫療現場的經驗,回頭反思怎麼運用預防醫學減少疾病與失能的發生。

自民國100年起,花蓮便自主將中央健保署(現已列入國民健康署業務)所提供的成人健檢基本項目升級,推出「健康檢查旗艦版」。這項健檢不僅依照性別規劃不同的檢查內容,更結合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管理機制,並針對長者常見的健康風險,補充維生素D、安排核心肌群與肌耐力訓練,讓預防醫學落實在每一位長輩的日常中。
徐榛蔚因為一名縣府同仁罹患帶狀疱疹的經歷,進一步關注到該疾病在高齡族群中的盛行現象,並發現它對銀髮族的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於是和衛生局長攜手,首創全國帶狀疱疹疫苗補助計畫。從2021年起,每年提供3,000人次、總量12,000劑,對象涵蓋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患有慢性病的長者。
這項政策一路推進到現在,逐漸讓每一位符合資格的長者都能接種,疫苗使用率接近百分之百。即使如此,縣府也沒因此鬆懈,服務人數一樣沒減,並將補助範圍擴大,衛教宣導和接種流程也持續優化,只希望每位長輩都能安心打疫苗,好好守住自己的健康。
「走動式治理」讓醫療資源主動出擊
但疫苗政策從來不只是「提供補助」那麼簡單,還需要搭配宣傳、與客製化服務,讓長者理解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尤其花蓮因為地理挑戰,讓「等人上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走動式治理,讓醫療「走到需要的人身邊」成為花蓮最關鍵的行動策略。
以豐濱鄉為例,全鄉沒有一間診所。對住在花蓮市的醫師來說,單趟就要花一小時才能抵達。但這並沒有成為障礙。花蓮的長照專員會事先聯繫好居民、安排好路線與時間,然後帶著醫師「一日走透透」。每一戶、每一位長輩,都是預約好、拜訪過、確保不會被遺漏的。

這樣的照顧方式,讓偏鄉地區的醫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當颱風季來臨,花蓮還會預先將慢性病藥物配好、送達易成孤島的地區,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聯外道路中斷,這些獨居長者連吃藥都會成問題。
在這張充滿溫暖的健康網絡中,村里鄰長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是最貼近居民的人,也是第一線發現長者需求與困難的守護者。從孕婦產檢、家暴案件通報,到長照個案追蹤,鄰長們的細心與關懷讓服務更精準有效。
如今,花蓮全縣設有超過 470 個照顧據點,包含樂齡中心、文健站、福氣站等,每一個據點背後都有協會承辦與志工支持。這些據點不只是聊天的場所,更像是「社會處方箋」讓長者們透過社交、運動與學習,延緩失能與失智。走進鄉鎮,常可看到銀髮族們彷彿「社區留學生」,穿梭於各站間相揪參加各種活動,也建立起充滿溫情的社交網絡。
「每天出門後,記得先左三家、右三家,敲敲門、串串門子」徐縣長隨口的順口令,處處隱藏縣長對花蓮高齡社會現況的細膩觀察,「問問鄰居們維生素D吃了沒? 今天運動了嗎? 癌症篩檢做了嗎? 疫苗打了嗎?」更是她將政策落實在生活細節裡的智慧展現。
她深知,健康不只靠醫院與藥物,更來自於每天的活動力與人際連結。對花蓮縣各地獨居長者而言,鄰里間的相互照料就是最好的身心照護網。如今花蓮的銀髮族不再只是被照顧者,而是參與健康行動的主角。他們的健康意識大幅提升,數據上的進步固然可喜,更動人的是,在這些數字背後,是一位又一位長者真切地感受到被關心、被陪伴、被理解。
引領預防醫學的花蓮典範
在這樣的治理架構下,花蓮的疫苗推廣策略也呈現出極高效率與高度人情味。衛生所護理人員深入社區、賣場、活動中心,甚至只要一個部落有四、五十人提出需求,縣府團隊就會主動出發,不讓任何一位長者落單。這種主動出擊、不怕麻煩的態度,也讓花蓮的各種疫苗,從流感、肺炎鏈球菌到帶狀疱疹,都有很好的接種率。

推動疫苗的,是衛生所的護理師和年年參與疫苗推廣與衛教的在地志工。他們深入社區、走進市場、來到賣場與活動中心,無論在哪裡,只要有人、只要有需要,施打站點就會設在那裡。他們熟悉每一個村落的名字、知道誰行動不便、誰住得最遠、誰最近才剛喪偶,讓疫苗接種不只是執行任務,更肩負起細緻的陪伴與守護。
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解釋:「縣府在推動預防醫學政策時,始終牢牢把握三大核心:健康促進、疾病篩檢與疫苗接種。」這三大支柱,並非單點發展,而是共同編織出一張貫穿東台灣的健康網絡。朱局長也積極的與台東衛生局討論,以建構「花東健康生活圈」為合作目標,希望讓生活在花蓮與台東的每一位居民,不因距離而犧牲健康,不因偏遠而錯過照顧。
在這片遼闊的山海之間,花蓮縣府由上到下,從中央到偏鄉用心耕耘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健康,從不只是政策口號,而是一種扎根於日常、走進生活、代代相傳的信念。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花蓮快樂成長、勇敢追夢、安心頤養天年。
這就是花蓮,一個幅員遼闊,卻把每個人都放在心上的地方;一個以健康為名,走過每一條山路與海岸線的地方;一個,真心相信、實踐「美好生活」的地方。
*資料來源: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和花蓮縣政府社會處統計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