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坐骨神經痛是骨刺害的?牙痛卻不是找牙醫?常被誤會的5種痛源怎麼分

早安健康編輯部
2025-04-30 12:00:00
64,185
收藏
分享
「唉喲,我腰酸腿麻,長骨刺(或是坐骨神經痛)!」這是我們常會聽到的說法,甚至有人認為它們是一樣的疾病。而臉頰突然感到疼痛,是否一定就是牙痛?事實上可能有4種情況,若是輕症,不一定非要就醫,在家就能自行解痛!

骨刺是正常結構,大部分無症狀



國泰綜合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陳世鴻提到,醫學上的認知常與民眾的說法不同。骨刺是指骨骼增生,屬於正常生理結構,只是小時候沒有,長大後才長出來,大部分人都有骨刺並且沒有症狀,民眾不要被名詞嚇到,以為是骨頭變形或結構受損。

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當中,約有75%的人X光片中,或多或少都會看到骨刺,但有些人骨刺看起來嚴重,也不一定會有症狀。骨刺通常發生在脊椎活動較大的地方,也就是頸椎及腰椎處會出現症狀,因長出來的骨頭壓迫到周圍組織或神經。

坐骨神經痛



「從屁股到腳的痛,都可稱為坐骨神經痛。」陳世鴻說坐骨神經是人體中最長的一條神經,當受到壓迫時,從腰、後背沿著到臀部,一直往下延伸到腳,會感受到疼痛、針刺、燒灼,嚴重時可能腳麻無力,無法走路、坐立難安,生活作息備受影響。

「每個人的神經不同,民眾也不必急著分辨是骨刺或坐骨神經痛。」陳世鴻認為這是兩個彼此大範圍重疊的名詞,最重要的是如何處理、找出痛的原因。骨刺、坐骨神經痛不能劃上等號,有症狀不舒服就交給醫師判斷,至於該做哪些檢查,則視個案而定,除了理學、神經傳導檢查外,X光、超音波,甚至核磁共振等都能做輔助檢查。

陳世鴻以臨床上最常見的下背痛為例,它不只神經痛也常複合肌肉痛,有些人是以肌肉痛為主,理學檢查也有發現骨骼肌肉問題,通常只要把肌肉疼痛治好,便有可能神經痛也跟著好轉,身體用力狀況自然矯正好,疼痛也跟著消失。

顏面神經痛可能誤以為牙齒有狀況



顏面神經痛也是我們常聽見的神經痛之一,三叉神經是臉部感知疼痛的神經,診斷顏面疼痛會根據三叉神經三個分支所支配的區域,找出相對應的可能原因,及不同的治療方法。顏面疼痛常見有3種:

①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是支配臉部最重要的感覺神經,陳世鴻解釋,三叉神經是頭部的大神經之一,共有三條分支而稱為「三叉」,從上而下約略分布在前額、面頰及下巴。各分支將所管轄內的各種感覺傳到大腦,其中口腔內的感覺也是由三叉神經來傳導。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出現在臉上的陣發性疼痛,發作前常無預兆,而是突然出現閃電樣短暫而劇烈的疼痛,讓人椎心刺骨。三叉神經痛經常發生在第二、三分支所支配的牙槽、牙齦區域,容易與牙痛混淆,而常被誤以為是牙齒問題,許多人牙齒被拔、抽神經後仍無法改善,最後才發現是三叉神經問題。

三叉神經痛發作時可能是一支也可能是兩支都出現,患者面頰、下顎或口腔內出現像針刺、刀割、被電到的劇烈疼痛,每次痛個幾秒鐘後,過後再次發作,一天可發作達數百次,只有在睡著後才不會發作。

臉部疼痛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或關節炎?下一頁了解原來2種常見原因也要當心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