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全身乾癢、一抓就流血...5穴位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臻觀中醫/澄觀中醫
2017-04-28 09:00:00
102,807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澄觀中醫(台中) 盧彥芝醫師】

全身乾癢、一抓就流血...5穴位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73y/o陳先生第一次來診時是女兒陪同一起來的,主訴是全身性皮膚紅疹乾癢,抓至破皮有潰瘍滲血的傷口,大大小小佈滿全身,這種情況已長達5年以上,女兒也很擔心所以建議陳先生嘗試中醫治療。患者本身也是醫療人員,所以一開始就述說用過的西藥,症狀仍反覆,仍常癢到抓至出血,尤其晚上更癢,睡到半夜都還要起來洗沾血的衣物,非常困擾。

異位性膚炎

盧醫師看了陳先生的皮膚範圍,屬於全身性的,範圍擴及臉部,胸口,背部,四肢尤其下肢的部份,都是大大小小紅疹,或潰瘍出血,或暗紅的皮疹傷口!望診後把完脈後主症是血虛有熱,所以開立涼血清熱,解表止癢的水藥搭配外用中藥藥膏早晚擦。第二次回診望診觀察,滲血傷口有縮小,胸口癢感減少,也睡的比較安穩。經過二個半月的治療後,陳先生的傷口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滲血或潰瘍的部分了,胸口與背部的紅疹也好的差不多了,手臂也好很多,唯有腿部有些暗色的紅疹還沒有退的那麼好,後期盧醫師加開一些溫通活血的藥。癢感頻率和搔癢程度大幅下降,皮膚變得健康,不會一抓癢就流血。

中醫如何診治異位性皮膚炎呢?下一頁繼續告訴您~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搔癢性皮膚病,病程波動易受精神狀態及氣候改變影響,近年來,因為空氣汙染、社會壓力增大、飲食無節制等因素,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罹病率約2-20%。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過敏性皮膚炎,患者除了皮膚反覆出現濕疹和搔癢之外,個人或家族中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皮膚症狀表現有紅、脫屑、搔癢嚴重造成皮膚表面出現抓痕或結痂皮及苔蘚化。根據本病不同時期的發病臨床表現,與中醫古籍中「四彎風」、「奶癬」、「胎歛瘡」等相類似。

異位性皮膚炎的中醫病因是身體先天保衛能力不足,無法抵擋外來物質的刺激侵襲,而引起過敏反應;或由於脾胃虛弱,運化水濕功能出問題而造成脾虛濕盛。急性期常由風、濕、熱邪相乘所致,可泛發全身搔癢,甚至搔抓破皮而引起感染,皮疹紅腫,滲出液不止,症狀較嚴重,治療以袪風、清熱、利濕為主;慢性期局部皮膚乾燥粗糙變厚,苔癬化明顯,以健脾、潤燥等作為主要方向來調理體質,皮疹顏色深暗,則須再搭配活血化瘀的藥材來調理。

診斷主要標準

以下至少包括三項
–皮膚搔癢
–濕疹或苔癬化皮膚炎同時病灶符合位置,例如:嬰兒面部和四肢伸側皮膚;成人屈側皮膚的苔癬樣變化
–慢性或反覆性皮膚炎大於六個月以上
–個人或家族有異位性體質病史

下一頁由中醫師告訴您,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對症下藥治療!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