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上班族久坐後出現屁股腫痛,常以為只是痔瘡惹禍,但其實這些症狀也可能暗藏大腸癌危機。台北一位52歲的邱先生在資訊業工作多年,作息長期日夜顛倒、飲食不正常,加上有抽菸習慣,健康狀況逐漸亮紅燈。幾年前,他曾經覺得屁股腫痛,但因為沒有其他嚴重不適,沒放在心上。
直到2023年底因副睪丸炎和肛門廔管開刀,醫師意外發現他已罹患惡性直腸腫瘤第三期。由於腫瘤已無法直接開刀切除,只能先做清創並造口,後續再接受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可惜效果有限,腫瘤不但沒縮小,還每天流出膿水,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癌症復發更棘手,創新療法「威智刀」創新療法精準抗癌
束手無策下,去年4月他轉往新光醫院尋求第二意見,經過熱治療搭配化療、放療,腫瘤終於獲得控制。但今年6月癌症卻再度復發,讓他和家人一度陷入低潮。所幸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透過「威智刀」精準放療、熱治療和低劑量免疫藥物腫瘤內注射,不僅症狀幾乎消失,腫瘤指數明顯下降,正子檢查也顯示病情好轉。
季匡華主任指出,像邱先生這樣癌症治療後又復發的情況非常棘手,因為已接受過的化療可能產生抗藥性,且放療劑量有限,手術也往往不可行,只能另闢治療蹊徑,透過上述的創新組合療法,引發所謂的「原位疫苗效應」。
季匡華主任解釋,原位疫苗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讓腫瘤本身變成「免疫系統的假想敵訓練場」,活化樹突細胞與T細胞,進而召喚全身免疫細胞共同攻擊癌細胞,不只針對局部,更能啟動全身性防禦,對腫瘤產生治療效果。
這次採用的全新威智刀系統(Elekta Versa HD 結合 Brainlab ExacTrac Dynamic)精準放療,則是次世代的放射治療。季匡華主任指出,放射治療在癌症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常見於腫瘤縮小、癌細胞殺傷,威智刀能高精度放射劑量集中於腫瘤,保護周邊正常組織,提升放療精準度與劑量調控,幫助癌友快、狠、準打擊癌症。
遠離大腸癌!衛福部4大防癌祕訣
大腸癌有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抽菸及飲酒等。衛福部建議,從日常四件事:多運動、多蔬果、少紅肉及定期篩檢,是預防大腸癌的健康祕訣。
- 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而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鼓勵民眾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防癌又健康。
- 多蔬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蔬菜1份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水果1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各色蔬菜帶有維生素A、C,鐵、鈣、植化素等多種營養素;其中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增強抵抗力。
- 少紅肉: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定期篩檢:國健署今年起擴大補助45~74歲民眾,及40~44歲有家族病史(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住家附近鄰近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以採便棒刮取糞便並儘速送回醫療院所,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輕鬆定期篩檢。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