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屁是最日常卻常被嫌棄的生理現象!一般人一天大約會排氣5-20次,雖然多數無害,但若總是臭到讓人退避三舍就要小心啦。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於臉書專頁分享3個讓屁味回歸「清新」的秘訣,掌握這些訣竅不僅改善氣味,還能維持腸道健康與順暢,更有遠離癌症風險的好處!
放屁是排出腸道氣體的正常生理現象,其中氣體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吞入空氣(吃飯、喝水或說話時進入消化道)、食物代謝(消化過程自然產生氣體)、以及腸道菌分解(細菌分解殘渣釋放氫氣、甲烷與硫化物)。
屁味是怎麼來的?3招讓臭屁回歸清新
放屁是排出腸道氣體的正常生理現象,其中氣體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吞入空氣(吃飯、喝水或說話時進入消化道)、食物代謝(消化過程自然產生氣體)、以及腸道菌分解(細菌分解殘渣釋放氫氣、甲烷與硫化物)。
黃郁純醫師解釋,真正讓人想捏鼻子的罪魁禍首,是含硫化合物,包括硫化氫、甲硫醇與二甲硫醚等。想避免放臭屁尷尬,趕緊看看以下3招屁味清新術吧:
黃郁純醫師指出,改善屁味的關鍵,得先從餐桌開始!蔬菜水果、全穀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不僅能幫助腸道蠕動,更能縮短糞便滯留時間,減少氣體和臭味的堆積。簡單來說,纖維就是腸道的清潔工。
此外,膳食纖維還兼任「益生元」角色,能幫助好菌茁壯、壞菌退場,自然減少異味。營養師吳映澄曾在臉書粉專分享觀念,包含像果寡糖(FOS)、異麥芽寡糖(IMO)、半乳寡糖(GOS)都是常見益生元,舉凡蔬果、蜂蜜、乳製品、燕麥、豆類、花椰菜、蘋果等,都是簡單天然的優質來源。
不過,養腸道不是只要一口氣狂吃菜就好!營養師呂孟凡(營養麵包)曾在臉書撰文提醒,若纖維攝取量突然暴增,可能害你腹脹、屁聲連連甚至拉肚子。
原因在於,小腸沒消化完的碳水與胺基酸跑到大腸,被細菌發酵後雖能生成對健康有益的短鏈脂肪酸,卻同時釋放大量氣體。建議採取逐步增加、每1000大卡搭配約14公克膳食纖維較理想,日常注重蔬果、豆類和全穀雜糧、均衡飲食,幫助達標。
腸道菌相失衡是屁味異常的重要原因之一。黃郁純醫師指出,如果壞菌過度增生,就容易釋放硫化氫、甲硫醇等刺鼻氣體;反之,當好菌佔優勢時,腸道環境較穩定,氣味自然減輕。
除了一般直覺想到的益生菌保健品,其實也能從飲食上著手,例如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系教授小林弘幸就大力推薦「發酵系食物」!包含優格、味噌、納豆、泡菜等,風味絕佳又富含乳酸菌、米麴菌、納豆菌、酵母菌等多種好菌。
這些天然益生菌能幫助壓制壞菌勢力,讓腸道環境更健康、更具多樣性。也別忘了搭配高纖蔬果,讓足量纖維肩負「益生元」的重任,為好菌提供補充養分的糧倉,長期下來更有益維持健康平衡的腸道菌相!
3種屁味可能是疾病警訊!下一頁醫師提醒:伴隨這些徵兆更要警覺
便秘不只讓人感到腹脹不適,也會讓糞便在腸道停留過久,產生更多腐敗氣體,導致屁味特別惡臭。黃郁純醫師提醒,規律排便、避免便秘,是減少臭屁的重要關鍵。
想要腸道不卡卡,除了補充膳食纖維,水分與油脂也相當重要,能潤滑、軟化糞便,讓排便更順暢。也別忘了規律運動同樣能刺激腸道蠕動,減少糞便滯留時間。若長期便秘未改善,或伴隨便血、體重下降,則應及早就醫排查,避免忽略背後潛在病變。
要注意的是,黃郁純醫師提醒,很多人以為只是腸胃不好,但其實屁味也是身體的警訊之一,可能與腸道疾病甚至腫瘤有關,最好多留意健康狀況。
除了氣味,身體的徵兆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像是體重不明原因下降、持續疲倦、腹痛腹脹、血便或排便習慣改變等狀況,黃郁純醫師提醒,特別是伴隨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症狀時,更不能忽視,建議及早檢查。若能趁早排除疾病風險,自己也會比較安心,因為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要是能及早發現,治癒率可高達九成。
另外,定期檢查是身體保養的關鍵要訣。國健署建議,45-74歲民眾(或40歲以上具家族史者)應每兩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必要時進一步做大腸鏡。定期健檢不僅能追蹤腸道健康,也能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1. 飲食均衡:高纖維助腸道蠕動
黃郁純醫師指出,改善屁味的關鍵,得先從餐桌開始!蔬菜水果、全穀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不僅能幫助腸道蠕動,更能縮短糞便滯留時間,減少氣體和臭味的堆積。簡單來說,纖維就是腸道的清潔工。
此外,膳食纖維還兼任「益生元」角色,能幫助好菌茁壯、壞菌退場,自然減少異味。營養師吳映澄曾在臉書粉專分享觀念,包含像果寡糖(FOS)、異麥芽寡糖(IMO)、半乳寡糖(GOS)都是常見益生元,舉凡蔬果、蜂蜜、乳製品、燕麥、豆類、花椰菜、蘋果等,都是簡單天然的優質來源。
不過,養腸道不是只要一口氣狂吃菜就好!營養師呂孟凡(營養麵包)曾在臉書撰文提醒,若纖維攝取量突然暴增,可能害你腹脹、屁聲連連甚至拉肚子。
原因在於,小腸沒消化完的碳水與胺基酸跑到大腸,被細菌發酵後雖能生成對健康有益的短鏈脂肪酸,卻同時釋放大量氣體。建議採取逐步增加、每1000大卡搭配約14公克膳食纖維較理想,日常注重蔬果、豆類和全穀雜糧、均衡飲食,幫助達標。
2. 補充好菌:益生菌+益生元雙管齊下
腸道菌相失衡是屁味異常的重要原因之一。黃郁純醫師指出,如果壞菌過度增生,就容易釋放硫化氫、甲硫醇等刺鼻氣體;反之,當好菌佔優勢時,腸道環境較穩定,氣味自然減輕。
除了一般直覺想到的益生菌保健品,其實也能從飲食上著手,例如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系教授小林弘幸就大力推薦「發酵系食物」!包含優格、味噌、納豆、泡菜等,風味絕佳又富含乳酸菌、米麴菌、納豆菌、酵母菌等多種好菌。
這些天然益生菌能幫助壓制壞菌勢力,讓腸道環境更健康、更具多樣性。也別忘了搭配高纖蔬果,讓足量纖維肩負「益生元」的重任,為好菌提供補充養分的糧倉,長期下來更有益維持健康平衡的腸道菌相!
3種屁味可能是疾病警訊!下一頁醫師提醒:伴隨這些徵兆更要警覺
3. 避免長期便秘:保持腸道蠕動
便秘不只讓人感到腹脹不適,也會讓糞便在腸道停留過久,產生更多腐敗氣體,導致屁味特別惡臭。黃郁純醫師提醒,規律排便、避免便秘,是減少臭屁的重要關鍵。
想要腸道不卡卡,除了補充膳食纖維,水分與油脂也相當重要,能潤滑、軟化糞便,讓排便更順暢。也別忘了規律運動同樣能刺激腸道蠕動,減少糞便滯留時間。若長期便秘未改善,或伴隨便血、體重下降,則應及早就醫排查,避免忽略背後潛在病變。
異常屁味可能是疾病警訊!定期健檢把握黃金治療期
要注意的是,黃郁純醫師提醒,很多人以為只是腸胃不好,但其實屁味也是身體的警訊之一,可能與腸道疾病甚至腫瘤有關,最好多留意健康狀況。
- 腐敗惡臭:可能代表腸道阻塞或大腸癌。
- 甜膩或酒精味:與腸道菌失衡、高糖飲食有關。
- 魚腥或特別怪異的臭味:恐與腸胃腫瘤或出血相關。
除了氣味,身體的徵兆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像是體重不明原因下降、持續疲倦、腹痛腹脹、血便或排便習慣改變等狀況,黃郁純醫師提醒,特別是伴隨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症狀時,更不能忽視,建議及早檢查。若能趁早排除疾病風險,自己也會比較安心,因為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要是能及早發現,治癒率可高達九成。
另外,定期檢查是身體保養的關鍵要訣。國健署建議,45-74歲民眾(或40歲以上具家族史者)應每兩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必要時進一步做大腸鏡。定期健檢不僅能追蹤腸道健康,也能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參考資料:
- 這些屁味可能是癌症?! -黃郁純醫師
- 大腸癌的放屁味道?不同的屁味代表腸胃的各種症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黃郁純
- 益生元是什麼?與益生菌有什麼差別? -吳映澄 營養師
- 吃太多膳食纖維有可能導致脹氣!?-呂孟凡 營養師
- 8種整腸級發酵食物!腸內好菌占上風遠離發炎癌症
- 30歲女吃素狂吃菜,缺1步反吃出便秘出血!醫揭6食物是天然通便劑
- 一直放屁又好臭嗎-營養師杯蓋
- 臭屁是大腸癌前兆?醫師詳解臭屁的健康警報
- 大腸癌篩檢簡介
- 保「胃」3招 遠離胃癌有方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