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繞在心臟表面,有如皇冠的冠狀動脈有三條,分別是左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枝、左迴旋枝,以及右冠狀動脈。一旦狹窄、阻塞,使得心臟肌肉缺血,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必須盡早打通血管救命。
但是,冠狀動脈的狹窄、阻塞,有時很複雜,不是想打通就能馬上打通。在台南開了20多年鐵板燒老闆阿魯米的病情,就是如此。(編輯推薦:以為是感冒!他眼前一黑倒地竟是心肌梗塞,過來人揭異狀驚險死裡逃生)
但是,冠狀動脈的狹窄、阻塞,有時很複雜,不是想打通就能馬上打通。在台南開了20多年鐵板燒老闆阿魯米的病情,就是如此。(編輯推薦:以為是感冒!他眼前一黑倒地竟是心肌梗塞,過來人揭異狀驚險死裡逃生)
感冒咳嗽幾天後摔倒在地,送急診才知血管阻塞生死交關
49歲的阿魯米是資深糖友,也是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曾宣靈醫師的學長。四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因急性心肌梗塞,突然摔倒被送到奇美急診時,需立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挽救生命。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曾宣靈醫師說,「阿魯米學長發病前有感冒症狀,咳得很厲害。送來急診時,右額撞到瘀青。心導管做進去,發現右冠狀動脈、左迴旋枝完全阻塞,左前降枝,也有嚴重狹窄、鈣化。右冠狀動脈跟心律有關。推測發病當時,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出現心律不整、心跳過慢,使得腦部血液灌流不夠,才會突然昏倒,撞到階梯。當務之急,就是要趕快把右冠狀動脈打通。」
但在打通的過程中,發現右冠狀動脈、左迴旋枝裡面有很多血栓。這有可能是血管裡,原本就有很多不穩定的軟斑塊,感冒時,在一直咳、一直咳的情況下,不穩定的軟斑塊破掉,形成血栓,塞住血管。
有時候血栓太多是很不好處理的,就算放心臟支架,也沒辦法解決血栓的問題。要先打溶血栓的藥物,同時用管子把血栓抽吸出來,等血流恢復暢通後,才能放心臟支架。
但由於阿魯米學長又有頭部外傷,萬一有腦出血,打了溶血栓的藥物,又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就麻煩大了。這麼多問題夾雜在一起,每一步都很關鍵,要非常小心處理。
在把心導管,經由手腕血管,進入心臟的冠狀動脈時,也會注射顯影劑,協助診斷。顯影劑多少會影嚮腎功能,阿魯米的腎功能,原本已經不是太好,在進行心導管手術時,也有諸多考量。第一次緊急心導管手術,先把右冠狀動脈打通,穩定生命跡象後,就先收入加護病房觀察。
一天半後,曾醫師原本計畫同時處理左迴旋枝與左前降枝兩條血管,先清除左迴旋枝的血塊、並使用二支塗藥支架後,卻發現心臟冠狀動脈血管中最大條的左前降枝狀況極為棘手!不只狹窄到僅容心導管的導線通過,而且血管鈣化非常嚴重,還伴有軟斑塊,風險極高,因此醫師選擇先收手,再回加護病房觀察。
曾宣靈醫師說,心臟血管的左前降枝雖然很直,但鈣化的嚴重程度遠高過其他血管。一般狹窄血管可以先用氣球撐開再放支架,但患者的左前降枝「怎麼撐都撐不開」,如果勉強使用過大的氣球,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當晚,阿魯米因電解質不穩定,一度出現急性譫妄如意識混亂、躁動的情況,所幸屬於可逆的生理變化。隨後又發生消化道出血,解黑便、血紅素下降,醫療團隊調整抗血小板藥物,並安排胃鏡、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滲血及數顆息肉,一併處理。
阿魯米學長在加護病房住了近一週,又轉到普通病房再住一週後出院。不過,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讓心肌受損,第一次出院後,心臟功能仍未完全恢復如常,在家中仍常感到頭暈、喘,血壓偏低。因此,出院後的藥物仍須持續調整到最適合的用藥種類跟劑量。
複雜的血管狹窄、阻塞,還得「看準」再下手!下一頁醫師告訴你救命關鍵
曾宣靈醫師坦言:「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友,往往共病多,常伴隨有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這些問題,血管鈣化也越來越常見!」
而越嚴重的血管鈣化,當然也就越難處理,阿魯米學長的左前降枝血管就屬於「極具挑戰」的狀況。首先,鈣化太厚太硬,就需要用旋磨或震波處理,但偏偏鈣化旁的軟斑塊也不能碰,一旦破裂而引發血栓又是嚴重的災難。因此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否則通常會先停手觀察、思考對策,與病人及家屬充分討論後再行動。
▼複雜的血管狹窄、阻塞,常要集思廣益,仔細討論對策。(曾宣靈醫師提供)

目前處理重度鈣化血管,台灣最常用的是有健保給付的氣動式旋磨(高速單向鑽磨)、以及另一種電動式的軌道旋磨術(可來回雙向研磨)。由於阿魯米的血管前粗後細,如果用傳統氣動式需多個鑽頭才能處理完全,因此改採電動式的軌道旋磨術,慢工雙向研磨,先磨出通道,再用有震波功能的氣球「震開」鈣化,最後撐開血管。
光這條難纏的血管,就花了近三小時。手術中,醫師多次以血管內超音波檢查,因為鈣化並非整圈分布,有些區段只有180度鈣化、另一側是不能碰到的軟斑塊。超音波能精準判斷磨削位置與範圍,確保避開軟斑塊,降低破裂與血栓風險。
▼治療前:左前降枝因嚴重鈣化狹窄,血流減少。(曾宣靈醫師提供)

▼治療後:打通左前降枝,血流豐富。(曾宣靈醫師提供)

處理完阿魯米學長左前降枝血管的嚴重鈣化後,曾宣靈醫師原本打算只用塗藥氣球,在血管內壁鋪藥抑制細胞增生,避免再狹窄。然而檢查發現,雖然氣球能暫時撐開血管,但收縮後血管又會回縮,顯示仍需額外支撐力,最終決定放入塗藥支架。
所幸,手術後生命徵象穩定,當天回到普通病房,隔天順利出院。這是阿魯米第三次心導管手術,三條冠狀動脈已全數打通,他形容呼吸比發病前更順暢,長年喘不過氣的感覺終於消失無蹤。
未來治療重點是持續追蹤血管狀況,並做好適度減重、血糖控制、與照顧腎臟等護心基本功。曾宣靈醫師提醒,急性心肌梗塞往往是生死一瞬間,阿魯米這麼「幸運」的關鍵在於家人及時察覺、事發地點距離醫院近,才沒有留下重大後遺症。看到學長康復重返鐵板燒檯前,身為學弟的醫師也覺得很感動。
▼看到阿魯米學長(右)又能回到鐵板燒煎檯前炒菜,宣靈醫師(左)很感動。(曾宣靈醫師提供)

有些人因家族遺傳、長期抽菸、或是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可能年紀輕輕只有二、三十歲就出現冠狀動脈異常,門診中最年輕的病人只有二十多歲。
曾宣靈醫師提醒,若出現胸悶不適,應及早安排檢查,例如運動心電圖能偵測心肌是否缺氧,心臟電腦斷層則能清楚看見冠狀動脈的狹窄、鈣化與不穩定的軟斑塊。如果能在心肌梗塞發生前就揪出、並預先處理這些異常,就有機會大幅降低致命風險!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曾宣靈醫師說,「阿魯米學長發病前有感冒症狀,咳得很厲害。送來急診時,右額撞到瘀青。心導管做進去,發現右冠狀動脈、左迴旋枝完全阻塞,左前降枝,也有嚴重狹窄、鈣化。右冠狀動脈跟心律有關。推測發病當時,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出現心律不整、心跳過慢,使得腦部血液灌流不夠,才會突然昏倒,撞到階梯。當務之急,就是要趕快把右冠狀動脈打通。」
大量血栓塞住血管!放心臟支架也難解
但在打通的過程中,發現右冠狀動脈、左迴旋枝裡面有很多血栓。這有可能是血管裡,原本就有很多不穩定的軟斑塊,感冒時,在一直咳、一直咳的情況下,不穩定的軟斑塊破掉,形成血栓,塞住血管。
有時候血栓太多是很不好處理的,就算放心臟支架,也沒辦法解決血栓的問題。要先打溶血栓的藥物,同時用管子把血栓抽吸出來,等血流恢復暢通後,才能放心臟支架。
但由於阿魯米學長又有頭部外傷,萬一有腦出血,打了溶血栓的藥物,又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就麻煩大了。這麼多問題夾雜在一起,每一步都很關鍵,要非常小心處理。
在把心導管,經由手腕血管,進入心臟的冠狀動脈時,也會注射顯影劑,協助診斷。顯影劑多少會影嚮腎功能,阿魯米的腎功能,原本已經不是太好,在進行心導管手術時,也有諸多考量。第一次緊急心導管手術,先把右冠狀動脈打通,穩定生命跡象後,就先收入加護病房觀察。
打通心臟冠狀動脈血管,要步步為營、謹慎小心
一天半後,曾醫師原本計畫同時處理左迴旋枝與左前降枝兩條血管,先清除左迴旋枝的血塊、並使用二支塗藥支架後,卻發現心臟冠狀動脈血管中最大條的左前降枝狀況極為棘手!不只狹窄到僅容心導管的導線通過,而且血管鈣化非常嚴重,還伴有軟斑塊,風險極高,因此醫師選擇先收手,再回加護病房觀察。
曾宣靈醫師說,心臟血管的左前降枝雖然很直,但鈣化的嚴重程度遠高過其他血管。一般狹窄血管可以先用氣球撐開再放支架,但患者的左前降枝「怎麼撐都撐不開」,如果勉強使用過大的氣球,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當晚,阿魯米因電解質不穩定,一度出現急性譫妄如意識混亂、躁動的情況,所幸屬於可逆的生理變化。隨後又發生消化道出血,解黑便、血紅素下降,醫療團隊調整抗血小板藥物,並安排胃鏡、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滲血及數顆息肉,一併處理。
阿魯米學長在加護病房住了近一週,又轉到普通病房再住一週後出院。不過,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讓心肌受損,第一次出院後,心臟功能仍未完全恢復如常,在家中仍常感到頭暈、喘,血壓偏低。因此,出院後的藥物仍須持續調整到最適合的用藥種類跟劑量。
複雜的血管狹窄、阻塞,還得「看準」再下手!下一頁醫師告訴你救命關鍵
連醫師都說棘手!這種難纏的血管問題,得「看清楚」再行動
曾宣靈醫師坦言:「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友,往往共病多,常伴隨有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這些問題,血管鈣化也越來越常見!」
而越嚴重的血管鈣化,當然也就越難處理,阿魯米學長的左前降枝血管就屬於「極具挑戰」的狀況。首先,鈣化太厚太硬,就需要用旋磨或震波處理,但偏偏鈣化旁的軟斑塊也不能碰,一旦破裂而引發血栓又是嚴重的災難。因此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否則通常會先停手觀察、思考對策,與病人及家屬充分討論後再行動。
▼複雜的血管狹窄、阻塞,常要集思廣益,仔細討論對策。(曾宣靈醫師提供)
目前處理重度鈣化血管,台灣最常用的是有健保給付的氣動式旋磨(高速單向鑽磨)、以及另一種電動式的軌道旋磨術(可來回雙向研磨)。由於阿魯米的血管前粗後細,如果用傳統氣動式需多個鑽頭才能處理完全,因此改採電動式的軌道旋磨術,慢工雙向研磨,先磨出通道,再用有震波功能的氣球「震開」鈣化,最後撐開血管。
光這條難纏的血管,就花了近三小時。手術中,醫師多次以血管內超音波檢查,因為鈣化並非整圈分布,有些區段只有180度鈣化、另一側是不能碰到的軟斑塊。超音波能精準判斷磨削位置與範圍,確保避開軟斑塊,降低破裂與血栓風險。
▼治療前:左前降枝因嚴重鈣化狹窄,血流減少。(曾宣靈醫師提供)

▼治療後:打通左前降枝,血流豐富。(曾宣靈醫師提供)

急性心肌梗塞是生死一瞬!醫曝救命關鍵,必知的護心基本功
處理完阿魯米學長左前降枝血管的嚴重鈣化後,曾宣靈醫師原本打算只用塗藥氣球,在血管內壁鋪藥抑制細胞增生,避免再狹窄。然而檢查發現,雖然氣球能暫時撐開血管,但收縮後血管又會回縮,顯示仍需額外支撐力,最終決定放入塗藥支架。
所幸,手術後生命徵象穩定,當天回到普通病房,隔天順利出院。這是阿魯米第三次心導管手術,三條冠狀動脈已全數打通,他形容呼吸比發病前更順暢,長年喘不過氣的感覺終於消失無蹤。
未來治療重點是持續追蹤血管狀況,並做好適度減重、血糖控制、與照顧腎臟等護心基本功。曾宣靈醫師提醒,急性心肌梗塞往往是生死一瞬間,阿魯米這麼「幸運」的關鍵在於家人及時察覺、事發地點距離醫院近,才沒有留下重大後遺症。看到學長康復重返鐵板燒檯前,身為學弟的醫師也覺得很感動。
▼看到阿魯米學長(右)又能回到鐵板燒煎檯前炒菜,宣靈醫師(左)很感動。(曾宣靈醫師提供)

運動心電圖、心臟電腦斷層,提早揪出要命的血管異常
有些人因家族遺傳、長期抽菸、或是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可能年紀輕輕只有二、三十歲就出現冠狀動脈異常,門診中最年輕的病人只有二十多歲。
曾宣靈醫師提醒,若出現胸悶不適,應及早安排檢查,例如運動心電圖能偵測心肌是否缺氧,心臟電腦斷層則能清楚看見冠狀動脈的狹窄、鈣化與不穩定的軟斑塊。如果能在心肌梗塞發生前就揪出、並預先處理這些異常,就有機會大幅降低致命風險!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