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一坐下、站起或躺下時,總會感到頭暈、心悸或氣短。這不是你太敏感,而是自律神經系統還來不及「換班」。
我們的身體並不是按個開關就能立刻進入睡眠、清醒或放鬆狀態。背後其實有一套高度複雜的自律神經系統,負責調節血壓、心率與腸胃蠕動等功能。
一躺下就心悸、頭暈?交感神經持續加班惹禍
我們的身體並不是按個開關就能立刻進入睡眠、清醒或放鬆狀態。背後其實有一套高度複雜的自律神經系統,負責調節血壓、心率與腸胃蠕動等功能。
當你改變姿勢,例如從躺下到站起來,血液會因重力集中在下半身,此時交感神經需立刻啟動反應,讓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加壓將血液往上輸送,以維持足夠的腦部血流。
若這個反應太慢,就可能出現「姿勢性低血壓」,也就是剛站起來時頭暈、眼花、甚至差點跌倒的情況。
反過來,當你結束白日忙碌,想躺上床好好放鬆,大腦其實也需要切換指令─指揮權從「戰鬥模式」的交感神經,轉交給「修復模式」的副交感神經。
若這段過渡不順利,身體就會出現「該放鬆卻放不下來」的狀態。很多人會在一躺下時,反而覺得胸悶、心跳快、喘不過氣,甚至莫名心慌、焦躁不安。這些症狀的本質,正是自律神經尚未完成交班,導致交感神經持續加班。
人體運作依賴的是規律與預測性。許多看似難以解釋的不舒服,其實都來自「節奏感」的混亂。長時間紊亂的作息,會讓自律神經的指令錯亂,久了便以各種身體不適作為警訊。
當你發現姿勢一變就感到不舒服,別急著怪罪自己太敏感、太焦慮,這些症狀其實是身體誠實的反應。建議透過以下方式,調整節奏、規律生活,幫助自律神經系統「安穩交接」。
最重要的不是「睡多久」,而是「每天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大腦無法分辨平日或假日,節奏才是關鍵。不需要精準到分秒不差, 但盡量控制在上下1小時範圍內,能幫助大腦建立穩定的作息模式。
很多人會說:「可是我滑手機也睡得著啊!」問題就在這裡:有影像、有聲音,大腦接收刺激之下,會是清醒的。
長期下來你沒有妥善的休息,但大腦會為了讓你「強制休息」,而強迫自己忽略這些訊號的刺激。
即便你表面上睡著,大腦卻是在強迫忽略刺激、硬休息。久而久之,大腦對影像刺激的反射會變得「鈍化」,導致白天該清醒專注時反而昏沉,甚至出現駕駛或工作時精神渙散的情況,潛在風險反而更大。
「子時」(晚上11點前)是入睡的黃金時間,如果錯過,會讓交感神經誤以為你今晚狩獵、作戰,難以放鬆,讓整體節奏大亂。
記住,你的不舒服不是想太多,而是真實存在。那些「突然發作」的心悸、頭暈,其實代表身體正在努力找回平衡。
若總是多處身體不適,但器官檢查卻顯示一切正常;睡醒來還是疲倦,或長期睡不好;甚至是心悸、喘、頭暈等反覆發作,且影響生活;一坐下或躺下就不舒服,平躺更焦慮等狀況,不妨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進行自律神經的診斷評估。當症狀漸漸緩和,穩定的節奏回來後,安心的感覺也會跟著回來。
作者介紹:郭育祥醫師,現職:郭育祥診所院長、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專業經歷:歐洲神經醫學會會員、國際AAPB心理生理及生理回饋協會會員、美國A4M抗老化醫學會會員、美國肥胖醫學會TOS會員、前嘉義基督教醫院主治醫師、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專長:自律神經失調症、肥胖症。郭育祥醫師粉絲專頁、郭育祥診所官方網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若這個反應太慢,就可能出現「姿勢性低血壓」,也就是剛站起來時頭暈、眼花、甚至差點跌倒的情況。
反過來,當你結束白日忙碌,想躺上床好好放鬆,大腦其實也需要切換指令─指揮權從「戰鬥模式」的交感神經,轉交給「修復模式」的副交感神經。
若這段過渡不順利,身體就會出現「該放鬆卻放不下來」的狀態。很多人會在一躺下時,反而覺得胸悶、心跳快、喘不過氣,甚至莫名心慌、焦躁不安。這些症狀的本質,正是自律神經尚未完成交班,導致交感神經持續加班。
姿勢一變就不舒服不是太敏感!注意3件事自律神經「安穩交接」
人體運作依賴的是規律與預測性。許多看似難以解釋的不舒服,其實都來自「節奏感」的混亂。長時間紊亂的作息,會讓自律神經的指令錯亂,久了便以各種身體不適作為警訊。
當你發現姿勢一變就感到不舒服,別急著怪罪自己太敏感、太焦慮,這些症狀其實是身體誠實的反應。建議透過以下方式,調整節奏、規律生活,幫助自律神經系統「安穩交接」。
1.盡可能固定作息時間
最重要的不是「睡多久」,而是「每天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大腦無法分辨平日或假日,節奏才是關鍵。不需要精準到分秒不差, 但盡量控制在上下1小時範圍內,能幫助大腦建立穩定的作息模式。
2.睡前避免滑手機
很多人會說:「可是我滑手機也睡得著啊!」問題就在這裡:有影像、有聲音,大腦接收刺激之下,會是清醒的。
長期下來你沒有妥善的休息,但大腦會為了讓你「強制休息」,而強迫自己忽略這些訊號的刺激。
即便你表面上睡著,大腦卻是在強迫忽略刺激、硬休息。久而久之,大腦對影像刺激的反射會變得「鈍化」,導致白天該清醒專注時反而昏沉,甚至出現駕駛或工作時精神渙散的情況,潛在風險反而更大。
3.不錯過入睡黃金時間
「子時」(晚上11點前)是入睡的黃金時間,如果錯過,會讓交感神經誤以為你今晚狩獵、作戰,難以放鬆,讓整體節奏大亂。
記住,你的不舒服不是想太多,而是真實存在。那些「突然發作」的心悸、頭暈,其實代表身體正在努力找回平衡。
若總是多處身體不適,但器官檢查卻顯示一切正常;睡醒來還是疲倦,或長期睡不好;甚至是心悸、喘、頭暈等反覆發作,且影響生活;一坐下或躺下就不舒服,平躺更焦慮等狀況,不妨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進行自律神經的診斷評估。當症狀漸漸緩和,穩定的節奏回來後,安心的感覺也會跟著回來。
作者介紹:郭育祥醫師,現職:郭育祥診所院長、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專業經歷:歐洲神經醫學會會員、國際AAPB心理生理及生理回饋協會會員、美國A4M抗老化醫學會會員、美國肥胖醫學會TOS會員、前嘉義基督教醫院主治醫師、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專長:自律神經失調症、肥胖症。郭育祥醫師粉絲專頁、郭育祥診所官方網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