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簽DNR等於放棄治療?能帶補品給病人嗎?看懂加護病房關鍵10問不焦慮

藥害救濟基金會
2025-06-17 11:00:00
11,494
收藏
分享

Q:病人還沒有好,為什麼要轉出去?



黃煜為醫師表示,加護病房是很珍貴的資源,目的是在治療過程中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並非「治到好」為止。病人住進加護病房的原因若得到控制緩解,就會建議轉出,通常有兩種狀況:

  • 一種是病況已不需要那麼多儀器監測,可轉到一般病房。

  • 一種是病情不會有更好的進展,可能長期維持這樣的狀態,例如呼吸器依賴的病人,病況穩定後會轉到呼吸照護病房,那裡的人員專業和照護方式,對病人會更有幫助。

Q:病人為什麼變得怪怪的,沒有時間感還有幻覺?



黃煜為醫師指出,加護病房住愈久,對病人不會有好處,一來表示生命徵象不穩定或是病情未改善,二來則會增加譫妄的可能性。

加護病房產生的譫妄成因複雜,包括病人本身疾病、加護病房的高壓環境、監視器的噪音、病人身上的管路與疼痛感都是刺激源,加上很多治療是24小時持續進行,燈光也是不分日夜全天開啟,綜合起來對病人的生理系統形成壓力,就可能讓病人產生認知上的錯亂,例如沒有時間感、不知身在何處,或是回話的邏輯出現問題,甚至虛構不存在的人物或事件。

黃煜為醫師也說明,這些症狀大多是暫時的,家屬不必太擔心,通常病人回到一般病房曬曬太陽後,作息就會漸漸正常,現實感也會恢復,這也是為什麼醫療團隊都會努力讓病人盡早轉出加護病房。他也建議醫療人員在手術前或入住加護病房時,可提前給予家屬相關衛教,以避免誤解。

Q:病人抱怨照顧不周,是不是醫療團隊不盡責?



黃煜為醫師表示,當病人住進加護病房,家屬多半都是很心急的,而病人若意識到身上有管路或被限制不能下床,感受到不舒服也是人之常情。當面對家屬提出這樣的質疑,他會提醒家屬回想,病人剛進來時是什麼狀況?

當時共同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來說明加護病房以拯救生命為優先,而不是追求舒適度,甚至換個角度跟家屬說:「病人能抱怨是好事,表示恢復到一定程度,應該很快可以轉出去。」他也建議家屬聽到病人抱怨時,與其急著向醫護興師問罪,不如針對抱怨的事情,詢問可以如何改善,才是有效的溝通。

Q:為什麼冷氣這麼強,害病人手腳冰冷?



加護病房內為了降低感染風險,溫度會較正常環境來得低,這也是對病人的一種保護。家屬會面時,有時難免以生活經驗來判斷病人手腳冰冷,要求多蓋棉被等保暖措施。

黃煜為醫師指出,有時摸起來手腳冰冷、但病人其實在發燒,比起體表溫度,加護病房內更重視監測病人中樞溫度的變化,並且會及時給予適當處置,這不是蓋多厚的棉被就能改變的;而若評估病人需要外在保暖措施,醫護也會適時提供,不會讓病人受寒。

Q: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就會被放棄救治?



簽署DNR同意書,不等於放棄治療,而是同意讓末期病人在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時,得以不接受心肺復甦術。黃煜為醫師表示,DNR有嚴格的條件,必須經兩位專科醫師判定是疾病無法治癒、且病程近期內進展至死亡已不可避免的末期病人,才會適時跟家屬討論DNR同意書的簽署。

黃煜為說,加護病房中的重症病人,病況通常變化很快,醫療團隊一定會盡最大努力救治,對於病況嚴重但病程進展仍有不確定性的病人,也會跟家屬溝通先採取「限時治療嘗試」(time-limited trial),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觀察病人對積極治療的反應,如果病情有好轉就繼續,反之,若是病人沒有好轉,僅靠藥物或儀器才暫時撐住,則會建議轉向緩和醫療。

黃煜為認為,加護病房的DNR溝通非常重要,才不會讓家屬有「放棄」的感受,他會向家屬說明醫療團隊做過哪些治療的嘗試和努力,但後續病情仍會加速往壞的方向走,病人身體功能會逐漸變差,近期內可能進展至死亡。

讓家屬理解當病人發生心跳停止或休克,以壓胸、電擊等極端方式維持生命,對病人沒有幫助、還會增加痛苦,若能將治療目標轉向「症狀控制」,幫助病人臨終前減輕不適,就可以讓病人生命終點不要那麼辛苦,也是醫療團隊認為對病人最好的選擇。

作者簡介:藥害救濟基金會,為衛生福利部捐助成立之非營利財團法人機構,以辦理藥害救濟業務及相關研究調查,使正當使用合法藥物而受害者,獲得迅速救濟,以保障消費者、醫療院所及製藥業者之權益,健全醫藥產業發展為成立宗旨。藥害救濟基金會官網聰明用藥健康吃 Facebook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關鍵字: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