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空氣污染:戴口罩以防髒空氣
台灣環保署在2017至2018年針對南北6個地區的空氣做採樣,發現空氣檢體中都存在塑化劑。雖然具體來源不明,但推測與塑膠製品的使用有關。為了避免空氣污染影響健康,建議在空氣品質不佳的地方還是戴上口罩更安心。
4.吸塵器:吸頭、集塵盒別忘了清
2023年的跨國研究發現,全球多國城市(包含中國、越南、美國、澳洲等)的灰塵檢體中普遍含有塑化劑。吸塵器雖然很好用,但清潔時如果沒有定期清潔吸頭和集塵盒,再次使用時可能會把這些塑化劑灰塵再次釋放到空氣中。因此,不僅要清潔吸塵器,使用時也最好佩戴口罩。
5.雙手的接觸:手機表面也可能有塑化劑
手上的塑化劑讓人擔憂是否會透過「皮膚」被身體吸收,更糟的是很容易被人們吃下肚!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受試者手上的塑化劑與家庭電器表面的塑化劑成分相似,顯示這些塑化劑可能是從接觸的物體轉移過來的,例如烤箱、微波爐、冰箱,尤其是手機!現代人常常手機不離身,勤洗手可說是預防塑化劑的必要策略,記得吃東西前要洗手,洗掉手上所沾的塑化劑!
參考資料:
- 要防癌,就一定要知道塑化劑躲在哪裡!這集影片告訴你,最容易被忽略的塑化劑來源在哪裡。 - YouTube
- 吃飯5個行為好毒!研究: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於歐美國家2~7倍
- 環境荷爾蒙資訊網站-沒拔插頭、沐浴乳、灰塵...教你看懂6大居家「塑化劑」陷阱!
- 塑毒》塑化劑溶出 裝油食比熱食更嚴重
- 塑化劑風暴後,只要這樣做就可以避免塑化劑 營養室柳宗文營養師-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