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在今(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患者逐年增加的現象亦不容忽視。研究指出,不愛運動、缺乏社交與失智症風險有密切關聯,在這個背景下,更加凸顯「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的社會價值,促使來自全球各地的銀髮族投入運動訓練、跨國交流,進而體現健康老化、延緩失智的目標。
「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簡稱2025世壯運)由台北市與新北市共同主辦,是為全球中高齡族群打造的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報名不需具專業背景,年滿30歲即可參加,加上涵蓋多元競賽項目如田徑、羽球、高爾夫球、運動舞蹈、槌球、木球等等,吸引全球超過2千位65歲以上的年長者報名。
世壯運競賽項目多元 逾2千位銀髮族報名!
「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簡稱2025世壯運)由台北市與新北市共同主辦,是為全球中高齡族群打造的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報名不需具專業背景,年滿30歲即可參加,加上涵蓋多元競賽項目如田徑、羽球、高爾夫球、運動舞蹈、槌球、木球等等,吸引全球超過2千位65歲以上的年長者報名。
值得一提的是,報名世壯運並無年齡上限,此屆最高齡的參賽者為105歲、來自泰國的田徑選手薩旺(Sawang Janpram),是東南亞多國賽事的金牌常勝軍。其次為104歲的台灣羽手選手林友茂,具有20年的羽球資歷以及30多年的太極拳底子。兩位百歲人瑞皆打破了年齡框架,充分展現對運動的熱忱。

▲林友茂為2025世壯運的羽球選手,亦是本屆的第二高齡參賽者。(圖片來源/「老頑童林友茂」臉書粉專)
除了吸引銀髮族踴躍參賽,世壯運對於促進「健康老化、延緩失智」也展現深遠的社會意義。根據衛福部調查,在台灣65歲以上的年長者中,每13人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更是每5人就有1人失智,且人數有攀升現象,不容忽視。在原因方面,國際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曾提出「缺乏運動能力」與「缺乏社交」是罹患失智症的其二危險因子,換句話說,平時若能從運動、社交兩方面著手改善,將有望延緩失智症發生。
世壯運的舉行正提供一個銀髮族友善平台,讓他們透過備賽訓練以及與各國競賽者交流互動,進一步增進健康並提升生活動力。不過,為何運動、社交參與能降低失智症風險?以下段落揭曉。
銀髮族雖能透過運動延緩失智,但前提是要「動得夠」。研究顯示,身體活動度高低與大腦健康有關,活動量越高,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就越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 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心跳與呼吸比平時稍快,會流汗但仍能順暢交談),理想的運動時間分配是每次30分鐘、每週5天,以利維持認知功能,延緩大腦退化。
而這也凸顯了培養運動習慣的重要性,比起追求名次,世壯運更大的價值是讓運動融入日常生活,進而強化大腦健康與認知表現,讓年長者保有清晰思緒與生活主導權。對於想動起來的銀髮族,世界衛生組織列出多種適合的活動,以下9項是其中代表:
1.散步
2.游泳
3.騎腳踏車
4.跳舞
5.園藝
6.瑜伽
7.太極
8.遠足出遊
9.家務勞動

▲世衛組織建議,每週進行150分鐘中強度運動有助維持認知功能。
對銀髮族來說,步入老年之後經常面臨社交圈縮小、心態封閉等處境,容易引發孤獨感與憂鬱情緒;這股與日俱增的孤立感,亦是引發失智的因素之一。2025世壯運不只是競賽場,它聚集了世界各地的選手,讓他們透過運動進行交流、對談,是一場跨越國家、年齡、興趣的賽事盛會,更是讓銀髮族參賽者敞開心胸、重新連結社會的契機。
競賽之餘,世壯運也扮演起倡議者的角色,極力推廣「終身運動」與「全民運動」的理念,藉此鼓勵更多年長者投入運動、重拾自信,在社交方面亦能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最終實現健康老化、延緩失智的目標。

▲銀髮族透過運動提升社交參與度,有助於延緩失智發生。

▲林友茂為2025世壯運的羽球選手,亦是本屆的第二高齡參賽者。(圖片來源/「老頑童林友茂」臉書粉專)
世壯運促年長者運動、社交參與 有助延緩失智!
除了吸引銀髮族踴躍參賽,世壯運對於促進「健康老化、延緩失智」也展現深遠的社會意義。根據衛福部調查,在台灣65歲以上的年長者中,每13人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更是每5人就有1人失智,且人數有攀升現象,不容忽視。在原因方面,國際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曾提出「缺乏運動能力」與「缺乏社交」是罹患失智症的其二危險因子,換句話說,平時若能從運動、社交兩方面著手改善,將有望延緩失智症發生。
世壯運的舉行正提供一個銀髮族友善平台,讓他們透過備賽訓練以及與各國競賽者交流互動,進一步增進健康並提升生活動力。不過,為何運動、社交參與能降低失智症風險?以下段落揭曉。
「中強度運動」可延緩認知衰退 9大項目推薦!
銀髮族雖能透過運動延緩失智,但前提是要「動得夠」。研究顯示,身體活動度高低與大腦健康有關,活動量越高,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就越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 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心跳與呼吸比平時稍快,會流汗但仍能順暢交談),理想的運動時間分配是每次30分鐘、每週5天,以利維持認知功能,延緩大腦退化。
而這也凸顯了培養運動習慣的重要性,比起追求名次,世壯運更大的價值是讓運動融入日常生活,進而強化大腦健康與認知表現,讓年長者保有清晰思緒與生活主導權。對於想動起來的銀髮族,世界衛生組織列出多種適合的活動,以下9項是其中代表:
1.散步
2.游泳
3.騎腳踏車
4.跳舞
5.園藝
6.瑜伽
7.太極
8.遠足出遊
9.家務勞動

▲世衛組織建議,每週進行150分鐘中強度運動有助維持認知功能。
世壯運提供跨國、跨齡、跨興趣的社交機會
對銀髮族來說,步入老年之後經常面臨社交圈縮小、心態封閉等處境,容易引發孤獨感與憂鬱情緒;這股與日俱增的孤立感,亦是引發失智的因素之一。2025世壯運不只是競賽場,它聚集了世界各地的選手,讓他們透過運動進行交流、對談,是一場跨越國家、年齡、興趣的賽事盛會,更是讓銀髮族參賽者敞開心胸、重新連結社會的契機。
競賽之餘,世壯運也扮演起倡議者的角色,極力推廣「終身運動」與「全民運動」的理念,藉此鼓勵更多年長者投入運動、重拾自信,在社交方面亦能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最終實現健康老化、延緩失智的目標。

▲銀髮族透過運動提升社交參與度,有助於延緩失智發生。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