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娜絲颱風重挫南台灣,同時影響許多家庭的供電。為了讓更多人家中的燈亮起來,36歲台電工程師李元瀚,不幸於搶修時遭高壓電擊受傷,7天後,家屬忍痛同意拔管,並依照他的遺願捐出器官,成功移植雙眼角膜,讓另一段生命得以延續。
李元瀚過去擔任台電嘉義區處線路課維護人員,性格爽朗,熱愛運動。風災當日,他第一時間投入搶修,卻在任務中因公殉職。7月22日,台電同仁列隊送行,送他回到熟悉的工作地點道別,也感念他生前的熱忱與大愛。
台電英雄李元瀚殉職,家人忍痛拔管器捐
李元瀚過去擔任台電嘉義區處線路課維護人員,性格爽朗,熱愛運動。風災當日,他第一時間投入搶修,卻在任務中因公殉職。7月22日,台電同仁列隊送行,送他回到熟悉的工作地點道別,也感念他生前的熱忱與大愛。
面對突如其來的傷痛,家屬選擇成全他的遺願,將器官捐出。器官移植團隊經評估後,成功移植兩側角膜,讓視力受損者得以重見光明。
器官捐贈,並不是一個經常被討論的話題,卻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台灣器官移植權威、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接受《早安健康》專訪時回憶,在健保制度尚未實施前,洗腎是一項「一年花費堪比一棟房」的沉重負擔。許多病人雖然努力求生,卻往往只能延命,難以改善生活品質。此時,器官移植,成為他們真正重啟人生的機會。
「你有捨,就會有得。」李伯璋醫師過去提倡器官捐贈多年,他提出,若一人捐贈器官,其三親等親屬未來若需移植,可於登錄中心中優先排隊。
器官移植的意義不僅在於延續生命,也對於華人文化中「完整離世」的傳統觀念有明顯的衝突,但李伯璋強調,腦死之後,器官仍能在別人身上繼續活著。他分享,接受器官的人往往會記得兩個生日:一個是出生的那天,另一個則是「重生之日」,接受器官移植的那一天。這份感恩,也延續在醫院設立的器官捐贈紀念牆上,無數患者會在回診時停下腳步,默默向無名英雄致敬。
這一次,李元瀚的家屬不僅完成了他的遺願,更希望他能以最完整的體態安詳離去。醫院特別啟動3D義肢製作團隊,緊急為他打造擬真義肢,讓他帶著最後的尊嚴告別。
這些無名英雄的名字,或許不被記住,但大愛會被長存心中,這份溫柔與堅定,讓人看見生命的重量,也照亮了更多人的人生。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器官捐贈是「你有捨,就會有得」
器官捐贈,並不是一個經常被討論的話題,卻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台灣器官移植權威、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接受《早安健康》專訪時回憶,在健保制度尚未實施前,洗腎是一項「一年花費堪比一棟房」的沉重負擔。許多病人雖然努力求生,卻往往只能延命,難以改善生活品質。此時,器官移植,成為他們真正重啟人生的機會。
「你有捨,就會有得。」李伯璋醫師過去提倡器官捐贈多年,他提出,若一人捐贈器官,其三親等親屬未來若需移植,可於登錄中心中優先排隊。
器官移植的意義不僅在於延續生命,也對於華人文化中「完整離世」的傳統觀念有明顯的衝突,但李伯璋強調,腦死之後,器官仍能在別人身上繼續活著。他分享,接受器官的人往往會記得兩個生日:一個是出生的那天,另一個則是「重生之日」,接受器官移植的那一天。這份感恩,也延續在醫院設立的器官捐贈紀念牆上,無數患者會在回診時停下腳步,默默向無名英雄致敬。
生前點亮燈火,身後傳遞生命!人走了,仍把希望留在人間
這一次,李元瀚的家屬不僅完成了他的遺願,更希望他能以最完整的體態安詳離去。醫院特別啟動3D義肢製作團隊,緊急為他打造擬真義肢,讓他帶著最後的尊嚴告別。
這些無名英雄的名字,或許不被記住,但大愛會被長存心中,這份溫柔與堅定,讓人看見生命的重量,也照亮了更多人的人生。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