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飲食西化、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成為常見困擾。經常感到胸口、喉頭灼熱、喉嚨異物感或頻繁打嗝,可能就是胃酸逆流上來的警訊。根據台大醫院統計,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從2006年的15%,到2020年已飆升至44%,可說是接近每2~3人就有一人受胃食道逆流所擾。不少人選擇每天吞胃藥當「保養」,反讓腸胃功能越吃越差。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指出,胃食道逆流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胃酸過多,而是食道與胃交界處的下食道括約肌,因長期持續性的壓力而鬆弛,而這也是許多人罹患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部分原因。
尤其是在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情境下,這種壓力型胃病更加常見。許多上班族白天忙碌、精神緊繃,常不知不覺胃酸就上湧;有些人則是到了深夜兩三點,便開始出現「火燒心」等症狀;甚至有些人只是躺著滑手機,一個姿勢不對,胃酸就順勢上來了。這些情況都反映出,真正的問題並非胃酸過多,而是身體長期處於壓力下,造成生理機制的失調。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指出,胃食道逆流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胃酸過多,而是食道與胃交界處的下食道括約肌,因長期持續性的壓力而鬆弛,而這也是許多人罹患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部分原因。
尤其是在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情境下,這種壓力型胃病更加常見。許多上班族白天忙碌、精神緊繃,常不知不覺胃酸就上湧;有些人則是到了深夜兩三點,便開始出現「火燒心」等症狀;甚至有些人只是躺著滑手機,一個姿勢不對,胃酸就順勢上來了。這些情況都反映出,真正的問題並非胃酸過多,而是身體長期處於壓力下,造成生理機制的失調。
胃藥別當保健品吃!長期服用恐傷腸胃
根據統計,台灣人每年吞下多達22億顆胃藥,許多人甚至將胃藥當作「保養品」,長期服用以求「預防」胃病。然而,陳俊旭博士提醒,這樣的做法恐適得其反。因為胃酸本身對人體極為重要,是消化分解蛋白質不可或缺的成分,還能在空腹時對胃與整個腸道提供防護機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等壞菌滋生。
但若長期使用制酸劑中和胃酸,反而會削弱這些天然的保護機制。陳俊旭博士指出,許多長期服用胃藥的患者,會出現整體腸胃功能下降的問題,誤用反而會讓腸胃道更虛弱,應避免過度依賴。
胃食道逆流怎麼緩解?下一頁教你靠3種飲食法+腹胃操快速滅「胃火」
胃酸來襲怎麼辦?3飲食法快速滅火,緩解胃食道逆流不適
當胃食道逆流突然發作,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快速緩解不適?陳俊旭博士分享他臨床上常用的實用撇步,幫助大家在發作時及時「滅火」。
1.坐起來喝杯溫熱開水
喝些溫水是簡單且有效的方法,有助於舒緩胃酸的刺激,建議在胃食道逆流發作時避免平躺,採坐姿或抬高上半身,可減少胃酸回流。
2.苦茶油護胃法
早上空腹飲用20cc苦茶油,再躺床左右側輪流平躺約半小時,苦茶油會在胃與食道間形成保護膜,連續實行1~2個月,有助改善不適症狀。
3.修復型營養補充
例如麩醯胺酸(Glutamine)、甘草次酸萃取物與高麗菜萃取物,皆具有修復腸胃道的功能。高麗菜可以選有機栽種的來打汁濾渣後飲用,也可透過科技萃取成膠囊或粉末補充。若無法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營養,建議可輔以營養品補強。此外,益生菌雖無法直接緩解胃食道逆流,但透過間接調理腸道菌相,也有助於整體腸胃道機能回穩,可以做為日常保養的輔助選擇。
胃酸老是往上衝?每天早上5分鐘做這運動告別逆流
對於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的族群,陳俊旭博士提出一項少為人知、但簡單有效的徒手自療法。他指出,胃食道逆流的根本問題,有時並不在於胃酸多或括約肌鬆弛,而是胃的在壓力大、肌肉緊繃的情況下,原本位於橫膈膜下方的胃,有時會被食道往上「牽引」,部分胃體移至橫膈膜以上,導致胃酸更容易逆流至食道。
博士在美國自然醫學院時學到一套徒手技術,可透過特定手法「把胃拉回正位」,不過這套操作難度高、實作門檻也不低。為了讓更多人受益,他提供了一個DIY版的變通法,人人在家就能嘗試。
腹胃紓壓操
每天早上起床時,一口氣喝下500cc的溫開水(請勿分次慢飲),接著進行類似「僵屍跳」,也就是類似原地跳躍的動作。此時胃中充滿溫水,在跳動過程中產生重力拉扯,有機會幫助被上拉的胃「歸位」。跳躍持續約5分鐘,能讓部分患者感受到症狀的緩解。
適度紓壓+1表紀錄,幫你穩定腸胃、減少胃食道逆流困擾
想真正從根本改善胃食道逆流,關鍵其實不在藥物,而在於「紓壓」。陳俊旭博士強調,多數現代人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其實多與長期壓力過大有關。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減壓方式,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回身體的平衡。
例如練習瑜伽、太極拳、八段錦等緩和的身心運動,不僅能調節自律神經,還能幫助情緒穩定。也可以透過參加腦波訓練課程,訓練放鬆的能力,進而有效紓解壓力。如果不喜歡運動,試著與寵物互動、與家人建立良好關係,也能提供情緒上的支撐,幫助身體進入修復模式。
除了調整生活節奏,紀錄與觀察日常症狀也是恢復的關鍵。博士建議,製作一份「圈叉表」,列出每天的飲食、活動與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變化。哪些動作或食物會惡化症狀?哪些又有助於改善?透過這樣的紀錄與反覆比對,能幫助自己找出最適合的調理方式,讓身體逐步修復、恢復平衡。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