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蛀牙不痛=沒事?」是許多人對蛀牙的錯誤認知。牙科醫師康智為提醒,曾有患者自信表示蛀牙自己「痊癒」,卻不知痛覺消失是因神經已壞死,錯過黃金治療期恐面臨抽神經甚至拔牙。
康智為醫師指出,之所以會形成蛀牙,就是當牙齒、食物、細菌與時間等「四要素齊聚」,也就是說,進食後若經常沒有妥善清潔,細菌產生酸性物質,逐漸侵蝕琺瑯質,而最終就可能會蛀出洞。
蛀牙有前兆嗎?「不痛的蛀牙」在牙醫眼中竟然更糟糕?
康智為醫師指出,之所以會形成蛀牙,就是當牙齒、食物、細菌與時間等「四要素齊聚」,也就是說,進食後若經常沒有妥善清潔,細菌產生酸性物質,逐漸侵蝕琺瑯質,而最終就可能會蛀出洞。
過去曾有網路流傳的說法指出「牙縫變大」是蛀牙前兆?康智為醫師澄清,通常牙縫的問題多數與牙周病或牙齦萎縮更相關。真正該警覺的,其實是牙齒表面出現小黑點、白色或褐色斑塊,因為這些牙菌斑和輕微的蛀牙跡象若能及早處理,治療相對簡單,更重要是有機會避免發展成更嚴重的蛀牙。
另一方面,通常當牙齒隱隱作痛、間歇刺痛時,也讓人懷疑自己有蛀牙,因而提高警覺,不過也有人牙齒完全不會痛,偶然到牙科例行檢查才發現蛀牙程度超乎想像!康智為醫師分享,門診中有些患者會自認「幸運」地說:「醫生,我的蛀牙完全不會痛耶。」結果檢查結果出爐卻屬於嚴重蛀牙,因而感到很震驚,本來只是想簡單補個蛀牙,卻發現其實需要抽神經、甚至面臨要拔牙的地步!
其實,仔細回想可能會發現,在早期其實曾經隱約疼痛,後來疼痛消失,誤以為蛀牙自己痊癒了,事實上蛀牙根本不會自己好起來,之所以「不痛」很可能是病變已深入牙髓、導致神經壞死,自然沒有感覺到痛。康智為醫師提醒,蛀牙初期徵兆最常見的就是沒症狀,劇烈牙痛時通常是已經發炎或有感染情形,可能就需要抽神經等進階的治療,如果是神經壞死的階段,雖然短期不痛,卻潛藏更高風險!
康智為醫師指出,蛀牙惡化可以分為四階段,從無痛到劇痛,從最初期的輕微傷害逐步惡化到深層、甚至牙齒結構損壞,因此每個人的蛀牙表現自然也會有明顯不同:
不過,蛀牙後變化的速度則因人而異,有些人最快半年就可能從初期惡化到深層,最後還可能影響到牙髓、甚至需要拔牙,到了這階段恐怕後悔也為時已晚!無論如何,蛀牙不處理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而日常預防及定期檢查,就是避免拖延與惡化的關鍵。
點下一頁,補完牙後少做4件事爛牙更快找上你!
如果到了需要「補牙」的階段,通常會有不同材質的選擇。康智為醫師說明,樹脂補牙雖然美觀,但耐用度與密合度不如陶瓷,長期可能磨耗、變色甚至再次蛀蝕。若預算許可,陶瓷材質密合度高、不易變色,雖然需要自費但耐用度佳。
不過他強調,不管挑了什麼材質,補牙都只是修補的手段,牙齒本體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更關鍵的還是後續清潔保養,如果忽略了正確的護理3步驟,包含「完整刷牙至少2分鐘時間、正確使用牙線和牙間刷、輔助使用漱口水」,以及「定期牙科檢查」的重要性,反而長期仗著自己有補牙就不怕而沒有認真清理和養護,可能害你的牙齒爛的比誰都快!
台灣人使用牙線的頻率和比例仍有待加強,康智為醫師認為,牙刷、牙線、以及漱口水的輔助,都是口腔清潔中重要的一環。
牙刷通常不容易完整清理牙縫,因此建議搭配牙線,牙縫較大者可用牙間刷,或者還有沖牙機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漱口水則作為輔助,而不能替代正規清潔,建議每日1至2次漱口水即可,如果是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成分,過量使用要注意牙齒染色的問題。
最後則是抗敏牙膏,通常大家的使用方式都與一般牙膏一樣,卻感覺效果沒有想像中的好,康智為醫師分享真正的內行用法,其實是先針對敏感區域塗抹30秒、接著再刷牙,如此一來效果更佳、更有感!
最後,康智為醫師也強調,蛀牙並不會自行痊癒,不痛也不代表沒事,唯有提早發現、及時治療,才能守住牙齒健康喔,更有機會一輩子保有你的一口好牙喔!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另一方面,通常當牙齒隱隱作痛、間歇刺痛時,也讓人懷疑自己有蛀牙,因而提高警覺,不過也有人牙齒完全不會痛,偶然到牙科例行檢查才發現蛀牙程度超乎想像!康智為醫師分享,門診中有些患者會自認「幸運」地說:「醫生,我的蛀牙完全不會痛耶。」結果檢查結果出爐卻屬於嚴重蛀牙,因而感到很震驚,本來只是想簡單補個蛀牙,卻發現其實需要抽神經、甚至面臨要拔牙的地步!
其實,仔細回想可能會發現,在早期其實曾經隱約疼痛,後來疼痛消失,誤以為蛀牙自己痊癒了,事實上蛀牙根本不會自己好起來,之所以「不痛」很可能是病變已深入牙髓、導致神經壞死,自然沒有感覺到痛。康智為醫師提醒,蛀牙初期徵兆最常見的就是沒症狀,劇烈牙痛時通常是已經發炎或有感染情形,可能就需要抽神經等進階的治療,如果是神經壞死的階段,雖然短期不痛,卻潛藏更高風險!
從初期蛀洞到神經壞死!蛀牙4階段別錯過黃金治療期
康智為醫師指出,蛀牙惡化可以分為四階段,從無痛到劇痛,從最初期的輕微傷害逐步惡化到深層、甚至牙齒結構損壞,因此每個人的蛀牙表現自然也會有明顯不同:
- 初期:表面斑點或小凹洞,幾乎無不適。
- 中期:對冷、熱、酸、甜敏感。
- 深層:逼近神經,出現悶痛、跳痛,通常需抽神經。
- 神經壞死:疼痛消失並非痊癒,而是病變惡化。
不過,蛀牙後變化的速度則因人而異,有些人最快半年就可能從初期惡化到深層,最後還可能影響到牙髓、甚至需要拔牙,到了這階段恐怕後悔也為時已晚!無論如何,蛀牙不處理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而日常預防及定期檢查,就是避免拖延與惡化的關鍵。
點下一頁,補完牙後少做4件事爛牙更快找上你!
補牙材質差在哪?別當一勞永逸,少做4件事爛牙更快找上你
如果到了需要「補牙」的階段,通常會有不同材質的選擇。康智為醫師說明,樹脂補牙雖然美觀,但耐用度與密合度不如陶瓷,長期可能磨耗、變色甚至再次蛀蝕。若預算許可,陶瓷材質密合度高、不易變色,雖然需要自費但耐用度佳。
不過他強調,不管挑了什麼材質,補牙都只是修補的手段,牙齒本體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更關鍵的還是後續清潔保養,如果忽略了正確的護理3步驟,包含「完整刷牙至少2分鐘時間、正確使用牙線和牙間刷、輔助使用漱口水」,以及「定期牙科檢查」的重要性,反而長期仗著自己有補牙就不怕而沒有認真清理和養護,可能害你的牙齒爛的比誰都快!
牙醫親授防蛀關鍵:刷牙、牙線、漱口水!抗敏牙膏你一直用錯
台灣人使用牙線的頻率和比例仍有待加強,康智為醫師認為,牙刷、牙線、以及漱口水的輔助,都是口腔清潔中重要的一環。
牙刷通常不容易完整清理牙縫,因此建議搭配牙線,牙縫較大者可用牙間刷,或者還有沖牙機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漱口水則作為輔助,而不能替代正規清潔,建議每日1至2次漱口水即可,如果是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成分,過量使用要注意牙齒染色的問題。
最後則是抗敏牙膏,通常大家的使用方式都與一般牙膏一樣,卻感覺效果沒有想像中的好,康智為醫師分享真正的內行用法,其實是先針對敏感區域塗抹30秒、接著再刷牙,如此一來效果更佳、更有感!
最後,康智為醫師也強調,蛀牙並不會自行痊癒,不痛也不代表沒事,唯有提早發現、及時治療,才能守住牙齒健康喔,更有機會一輩子保有你的一口好牙喔!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