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以為,腎臟出了問題,身體一定會發出警訊,事實上,腎功能衰退往往悄無聲息,等到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來不及。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超過2成台灣人第一次踏進腎臟科門診,竟然嚴重到被宣告需要洗腎、甚至直接送去洗腎,讓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一名四十多歲的上班族,因為感到疲憊、眼皮腫脹,再加上小便減少,以為只是普通感冒,便決定順路到醫院看診。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回憶,當時第一時間察覺到異常濃烈的尿毒味,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腎功能指數已經嚴重超標,當天立即轉往急診室開始洗腎。
腎功能急衰,身體卻無感!他只是感冒看診,當天就送急診洗腎
一名四十多歲的上班族,因為感到疲憊、眼皮腫脹,再加上小便減少,以為只是普通感冒,便決定順路到醫院看診。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回憶,當時第一時間察覺到異常濃烈的尿毒味,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腎功能指數已經嚴重超標,當天立即轉往急診室開始洗腎。
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患者夫婦對於診斷結果感到震驚、難以接受:「我們只是來看感冒,怎麼突然就要洗腎?」事實上,許多人在腎衰竭初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身體水腫、尿毒指數升高時才發現問題!
為什麼腎功能下降得這麼快,卻毫無感覺?原來我們的腎臟有200萬顆腎絲球,其中只需50萬顆就能維持日常代謝,然而,當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出現時,腎臟負擔加劇,功能衰退加速,甚至在完全無症狀的情況下,便悄悄進入第三期甚至更後期。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解釋,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而第三期(腎絲球過濾率30-60)雖已屬危險區域,但許多患者仍可能毫無症狀,其中「疲倦、倦怠感」可能是僅有的輕微徵兆,但一般也不會直接聯想到與腎臟病有關。然而,一旦進入第四期,更明顯的症狀才會逐漸浮現。
因此,40歲以後,絕對不能輕忽腎臟健康,務必做到定期檢查和適當保養。洪永祥醫師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檢查腎絲球過濾率,特別是當數值跌破60時,最好每三個月追蹤一次,避免腎臟無聲無息地惡化。
腎臟功能退化後,真的只能坐等洗腎嗎?洪永祥腎臟科醫師說,腎臟健康其實還能搶救,但一定要掌握兩個動作,看似簡單、卻需要自律維持,最好的狀況下有機會在三個月內看到腎功能回升的效果。
首先,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每天負責將廢物從血液中過濾出去,如果水分攝取不足,過濾效率就會下降,導致毒素堆積,因此,充足的水分是重要關鍵。喝水不能「想到才喝」,盡可能積極依照體重計算每日飲水量,每公斤體重約需飲用30至40毫升的水,例如,一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需攝取1800至2400毫升的白開水,簡單的習慣可以發揮大大的效果。
「腎臟是個過濾器,但這個過濾器還需要血液循環來支持。」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腎絲球過濾率。建議每週進行五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開合跳、快走、騎腳踏車等,強度以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並微微出汗為標準,較能有效提升腎臟的過濾效率。
針對腎臟病患者常因體力不支無法運動的困境,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一項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可望改善血液循環、穩定血壓、延緩腎功能惡化,那就是「每天泡溫水澡」!他解釋,對於因關節不適或行動不便無法運動的長者而言,溫水澡是理想的替代選擇。
原因在於,人體腎臟內的腎絲球主要由微血管構成,其過濾功能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研究顯示,經常泡溫泉的老年人,平均血壓可比一般人低10毫米汞柱,這樣的效果堪比服用一顆血壓藥,對心血管與腎功能都有正面影響!因此建議可以每天泡10至15分鐘的溫水澡,不僅有助於提升腎絲球的過濾效率,還能穩定血壓、降低腎臟病惡化風險。
泡澡指南:
如何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避開錯誤習慣地雷、正確選擇飲食很重要!下一頁看更多腎臟科醫師重點分享
洪永祥醫師形容腎臟保養如同計分卡,血糖控制不好、飲水不足、飲食過鹹,這些都是扣分項目;而飲水充足、規律運動則是加分項目。40歲以後,腎功能每年平均下降一到兩分,若持續加分,就能延緩退化,守住腎臟健康。
至於醫學上實際在檢查腎臟功能時,「肌酸酐」(Creatinine,CR)就是關鍵數值之一。所謂的肌酸酐是肌肉代謝後的產物,由腎臟負責過濾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肌酸酐濃度會保持穩定,但某些情況下可能「假性升高」。例如,進行激烈核心運動或高強度肌力訓練,會導致肌肉分解,釋放出大量肌酸酐,短期內數值飆升,可能誤判為腎功能惡化。
舉例來說,洪永祥醫師曾遇過一名患者,檢查前做了高強度訓練,結果肌酸酐指數驟升20分,實際上並非腎臟問題,而是肌肉產生的廢物堆積。因此,在抽血前一天,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干擾檢查結果。
洪永祥醫師指出,腎臟保健的關鍵在於「延緩退化、減少損傷」,並非單靠血糖、血壓控制即可萬無一失。許多患者忽略生活中看似微小的習慣,往往正是傷腎主因。
例如一位6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因誤信血糖藥會傷腎而停藥,腎功能從60分驟降至35分;在重新穩定血糖後,才逐步回升至60分左右。另一位40多歲患者則因長期水分攝取不足,腎功能從50分掉至30分以下,調整為每日補水2000cc後,三個月內回升近20分。「腎功能下降,有時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生活中被忽略的小細節在悄悄耗損腎臟。」唯有培養正確習慣,才能真正守護腎臟健康。
最後,如果已經是慢性腎衰竭的階段,透過飲食延緩腎功能惡化則非常關鍵,當腎功能逐漸衰退至45分以下時,就必須開始進行「限磷、限鉀、限蛋白」的飲食調整。
但洪永祥腎臟科醫師強調,如果是尚未進入腎衰竭階段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一旦錯誤限磷、限鉀、限蛋白,反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加速肌少症的發展。所以腎病飲食務必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根據個人腎功能情形調整,當腎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因為要「限澱粉、限糖」,飲食調整又會變得更複雜。
然而,腎臟功能惡化時,血糖控制可能出現「假性改善」現象。洪永祥醫師解釋,這是因為胰島素本身也需要透過腎臟代謝,若腎功能下降、胰島素代謝變慢,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增加,血糖也因此降低。「很多病人說血糖控制得比以前好了,但並不是真的改善,而是腎臟衰退所帶來的假象,甚至可能出現低血糖。」值得特別注意。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為什麼腎功能下降得這麼快,卻毫無感覺?原來我們的腎臟有200萬顆腎絲球,其中只需50萬顆就能維持日常代謝,然而,當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出現時,腎臟負擔加劇,功能衰退加速,甚至在完全無症狀的情況下,便悄悄進入第三期甚至更後期。
腎病三期還無症狀?這項數值飆高要警覺!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解釋,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而第三期(腎絲球過濾率30-60)雖已屬危險區域,但許多患者仍可能毫無症狀,其中「疲倦、倦怠感」可能是僅有的輕微徵兆,但一般也不會直接聯想到與腎臟病有關。然而,一旦進入第四期,更明顯的症狀才會逐漸浮現。
因此,40歲以後,絕對不能輕忽腎臟健康,務必做到定期檢查和適當保養。洪永祥醫師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檢查腎絲球過濾率,特別是當數值跌破60時,最好每三個月追蹤一次,避免腎臟無聲無息地惡化。
不花錢不用吃保健品!簡單2動作,三個月逆轉腎功能
腎臟功能退化後,真的只能坐等洗腎嗎?洪永祥腎臟科醫師說,腎臟健康其實還能搶救,但一定要掌握兩個動作,看似簡單、卻需要自律維持,最好的狀況下有機會在三個月內看到腎功能回升的效果。
第一招:喝足夠的白開水
首先,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每天負責將廢物從血液中過濾出去,如果水分攝取不足,過濾效率就會下降,導致毒素堆積,因此,充足的水分是重要關鍵。喝水不能「想到才喝」,盡可能積極依照體重計算每日飲水量,每公斤體重約需飲用30至40毫升的水,例如,一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需攝取1800至2400毫升的白開水,簡單的習慣可以發揮大大的效果。
第二招: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腎臟是個過濾器,但這個過濾器還需要血液循環來支持。」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腎絲球過濾率。建議每週進行五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開合跳、快走、騎腳踏車等,強度以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並微微出汗為標準,較能有效提升腎臟的過濾效率。
每天15分鐘溫水澡,護腎效果堪比一顆血壓藥?
針對腎臟病患者常因體力不支無法運動的困境,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一項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可望改善血液循環、穩定血壓、延緩腎功能惡化,那就是「每天泡溫水澡」!他解釋,對於因關節不適或行動不便無法運動的長者而言,溫水澡是理想的替代選擇。
原因在於,人體腎臟內的腎絲球主要由微血管構成,其過濾功能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研究顯示,經常泡溫泉的老年人,平均血壓可比一般人低10毫米汞柱,這樣的效果堪比服用一顆血壓藥,對心血管與腎功能都有正面影響!因此建議可以每天泡10至15分鐘的溫水澡,不僅有助於提升腎絲球的過濾效率,還能穩定血壓、降低腎臟病惡化風險。
泡澡指南:
- 水溫建議:38至42°C,避免水溫過高以免增加心臟與血管負擔。
- 時間控制:每次10至15分鐘為宜,過久恐引起血壓波動或跌倒風險。
- 安全提醒:年長者泡澡應有家人陪伴,並於泡澡後擦乾身體、使用保濕乳液,預防皮膚乾裂或感染,避免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進一步影響腎功能。
如何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避開錯誤習慣地雷、正確選擇飲食很重要!下一頁看更多腎臟科醫師重點分享
錯誤習慣遠比藥物更傷腎!腎臟保養「加分、扣分」自己能做主
洪永祥醫師形容腎臟保養如同計分卡,血糖控制不好、飲水不足、飲食過鹹,這些都是扣分項目;而飲水充足、規律運動則是加分項目。40歲以後,腎功能每年平均下降一到兩分,若持續加分,就能延緩退化,守住腎臟健康。
至於醫學上實際在檢查腎臟功能時,「肌酸酐」(Creatinine,CR)就是關鍵數值之一。所謂的肌酸酐是肌肉代謝後的產物,由腎臟負責過濾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肌酸酐濃度會保持穩定,但某些情況下可能「假性升高」。例如,進行激烈核心運動或高強度肌力訓練,會導致肌肉分解,釋放出大量肌酸酐,短期內數值飆升,可能誤判為腎功能惡化。
舉例來說,洪永祥醫師曾遇過一名患者,檢查前做了高強度訓練,結果肌酸酐指數驟升20分,實際上並非腎臟問題,而是肌肉產生的廢物堆積。因此,在抽血前一天,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干擾檢查結果。
- 肌酸酐CR正常範圍: 男性為1.3 mg/dL以下,女性則為0.9 mg/dL以下。
- 肌酸酐CR數值偏高: 若肌酸酐濃度升高,代表腎臟排毒功能下降,可能提示腎功能損傷或衰退。
洪永祥醫師指出,腎臟保健的關鍵在於「延緩退化、減少損傷」,並非單靠血糖、血壓控制即可萬無一失。許多患者忽略生活中看似微小的習慣,往往正是傷腎主因。
例如一位6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因誤信血糖藥會傷腎而停藥,腎功能從60分驟降至35分;在重新穩定血糖後,才逐步回升至60分左右。另一位40多歲患者則因長期水分攝取不足,腎功能從50分掉至30分以下,調整為每日補水2000cc後,三個月內回升近20分。「腎功能下降,有時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生活中被忽略的小細節在悄悄耗損腎臟。」唯有培養正確習慣,才能真正守護腎臟健康。
快筆記!醫授「限磷、限鉀、限蛋白、糖尿病腎病變」正確吃法
最後,如果已經是慢性腎衰竭的階段,透過飲食延緩腎功能惡化則非常關鍵,當腎功能逐漸衰退至45分以下時,就必須開始進行「限磷、限鉀、限蛋白」的飲食調整。
但洪永祥腎臟科醫師強調,如果是尚未進入腎衰竭階段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一旦錯誤限磷、限鉀、限蛋白,反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加速肌少症的發展。所以腎病飲食務必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根據個人腎功能情形調整,當腎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因為要「限澱粉、限糖」,飲食調整又會變得更複雜。
- 限蛋白:一天僅能攝取5份
蛋白質雖是維持肌肉與免疫功能的重要營養素,但對於腎臟病患者來說,過量蛋白質會產生大量代謝廢物,增加腎臟負擔。洪醫師強調:「真正的限蛋白飲食是將一般人所需蛋白質量減半。」
【如何計算蛋白質攝取量?】1份蛋白質=1顆雞蛋=1杯240cc牛奶。若一天以5份蛋白質為限,早餐1杯牛奶1顆蛋,已經攝取2份;午餐吃一塊雞胸肉約2份蛋白質,晚餐喝一杯豆漿約1份蛋白質,即達到一天的限量。 - 限磷:避開加工食品、堅果與糙米
磷普遍存在於動物內臟、堅果、全穀類等食物中,對於腎臟病患者來說,過量磷會加重腎臟負擔,並增加骨骼流失風險。每日磷攝取量應控制在800毫克以下 - 限鉀:蔬菜、肉燙過再食用
鉀主要存在於蔬菜和水果中,攝取過多鉀離子,會導致心律不整、肌肉無力。綠葉蔬菜需燙煮後再食用,以降低鉀含量。每日磷攝取量應控制在3000毫克以下。 - 烹調方式
洪永祥醫師強調,腎臟病患者不僅要注意食材選擇,還應避免高溫油炸與燒烤,因為高溫烹調會產生致癌物質,如丙烯醯胺、多環芳香烴及異環胺,不僅對腎臟不利,還會加重身體發炎反應。推薦烹調方式包含清蒸、水煮,可以保持食物營養成分,減少致癌物產生,其次則是滷煮的方式。 - 糖尿病伴隨腎病變的飲食:「限澱粉」或「限蛋白」
糖友腎病變的飲食對策,通常還會根據腎功能狀態而有所不同。- 腎功能45分以上:當腎絲球過濾率仍在45分以上時,建議以糖尿病飲食為主。
- 腎功能45分以下:飲食策略需從「限澱粉」轉向「限蛋白」,此時熱量來源將以低蛋白澱粉為主,包括冬粉、米粉、蘿蔔糕、低蛋白米等。這些食物雖屬精緻澱粉、營養價值不高,卻能提供熱量又減少腎臟負擔,反倒不應再攝取糙米、五穀米、燕麥等高磷高蛋白的全穀雜糧。
然而,腎臟功能惡化時,血糖控制可能出現「假性改善」現象。洪永祥醫師解釋,這是因為胰島素本身也需要透過腎臟代謝,若腎功能下降、胰島素代謝變慢,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增加,血糖也因此降低。「很多病人說血糖控制得比以前好了,但並不是真的改善,而是腎臟衰退所帶來的假象,甚至可能出現低血糖。」值得特別注意。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