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傷口消毒、換藥痛不欲生?外科醫師教你輕鬆處理傷口,好更快不留疤

新聞中心沈宜臻
2025-06-05 14:21:00
2,118
收藏
分享
不小心跌倒、擦傷破皮,第一個反應是馬上拿出雙氧水或優碘來消毒、忍耐著疼痛希望能趕快殺菌嗎?小心錯誤的動作可能讓傷口越弄越糟!外科醫師提醒,現代傷口照護早已不以這些刺激性藥水為主,新的觀念是以「保濕、不打擾」為原則。從人工皮到泡綿敷料,醫師分享讓傷口癒合更快、疤痕更少,甚至連換藥次數都大幅減少的方式!

跌倒擦傷狂用「雙氧水、優碘」其實不正確?傷口護理新觀念



還在用舊方法處理傷口嗎?是時候更新你的外傷急救知識了!外科游佳靜醫師提醒,不少人以往可能一發現傷口就急著猛灑雙氧水、或立刻用優碘擦拭,這兩種傳統消毒液雖然能殺菌,卻也可能把傷口皮膚也「殺」了,導致過度刺激皮膚細胞、造成組織受損、反而延長癒合時間,因此目前已非傷口照護的主流建議,護理關鍵應是找到能保濕、保護、減少感染風險的方式,而不是一味殺菌!

傷口流分泌物、組織液怎麼辦?醫師教你正確包紮SOP



當然,保持傷口「乾淨」還是首要條件。一般擦傷時,沖洗傷口建議使用生理食鹽水、或是經過煮沸放涼的開水,接著再塗上藥膏、蓋上紗布並固定。如果是術後有縫合的傷口,則以優碘輕柔清潔傷口周圍再蓋紗布。

【一般擦傷換藥步驟】


  1. 用生理食鹽水或煮沸放涼的開水沖洗傷口
  2. 塗上擦傷藥膏
  3. 蓋上乾淨紗布,並固定住


【術後有縫合的傷口】


  1. 用優碘清潔傷口周圍
  2. 蓋上乾淨紗布固定

不過,如果是感染性傷口,比如傷口曾有膿、或已切開引流,這類型傷口在換藥時,不建議直接蓋上乾燥的紗布,而是需要先將紗布浸濕生理食鹽水再使用。原因在於「濕紗布」可以吸附傷口內部的組織液、分泌物,幫助傷口從底層開始穩定癒合,透過濕敷調控傷口癒合層次,確保從深部慢慢長出健康新組織,這是為了避免外層癒合過快、內層卻沒有修復完全,髒東西反而會被「封在裡面」,導致反覆感染。

簡單來說,濕潤的紗布可以延緩癒合時間,同時促進傷口正確修復,特別適合在傷口還沒完全乾淨時使用,幫助皮膚長得穩又好。

點下一頁,告訴你人工皮、矽膠片、泡綿敷料怎麼選?


人工皮、矽膠片、泡綿敷料怎麼選?平整疤痕、減少色素沈澱



傷口敷料方面當然不只有紗布的選項,尤其面對擦傷、跌倒等常見外傷,傳統的紗布換藥方式不僅換藥頻繁、疼痛感也較高,反覆拉扯或造成沾黏的情況下還可能拖慢傷口癒合速度,所以很多人會改以人工皮或其他敷料處理傷口。只不過,如今敷料選擇相當多元,難免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選哪一種才好?

游佳靜醫師建議,重點在於選對材質與時機,擦傷等淺層傷口可以用人工皮,接近癒合的傷口可用矽膠貼片減少疤痕產生的機會,至於組織液較多的傷口則可以使用泡棉敷料,減少換藥次數,也避免傳統紗布沾黏造成疼痛的情形。

  1. 人工皮:適合用於擦傷等淺層傷口,可加速癒合並減少結痂與疤痕。
  2. 矽膠敷料/矽膠貼片:通常用在傷口接近癒合階段,幫助平整疤痕、減少色素沉澱。
  3. 泡綿敷料:適用於分泌物(組織液)多的傷口,例如燙傷,在無感染情況下可長時間保濕、減少換藥次數與不適感。
除了選對合適的傷口敷料,還有換藥的觀念也會影響到傷口癒合的情形。

換藥方式很多人都搞錯!多換藥不等於快快好



千萬不要以為「勤換藥」就代表有好好照顧傷口、一定能復原得更快,游佳靜醫師提醒,換藥「過於積極」的做法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太頻繁更換敷料除了干擾傷口自然癒合的環境,還等於「門戶大開」,增加細菌入侵的機會,讓感染風險上升。

正確的換藥觀念,應該是一旦以無菌方式妥善「清創」、並完成包紮後,讓傷口有穩定的修復環境,而不是時常「打擾」它。如果是使用密封型敷料的傷口,在沒有滲液外漏或異味等異常狀況,反而可以數日不動、不需特別換藥,更能讓傷口在潔淨穩定的條件下自行癒合,反而加快復原速度。

野外傷口怎麼處理?善用乾淨水源預防感染惡化



萬一在戶外活動時不慎受傷,身邊又沒有生理食鹽水可以使用,該怎麼辦?游佳靜醫師表示,根據2022年的文獻指出,當下最重要的並非一定要有生理食鹽水,而是要「先把髒東西沖掉」。所以,不論是涼開水、水壺裡的飲用水,甚至是自來水,在緊急狀況下都能派上用場。善用這些「相對乾淨」的水源,在第一時間幫助沖掉表面污染,避免細菌殘留,降低後續感染風險,即便後續到醫院再用生理食鹽水處理,也都比完全不清洗來得好得多。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