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食安新聞風靡一時的「蠟瓶糖」,你或你家裡的孩子還有在吃嗎?千萬不要以為,這些產品在網路上因為避風頭而改名字,無法用「蠟瓶糖」或「蠟皮糖」販售後,在台灣就銷聲匿跡或再也買不到了。事實上,蠟瓶糖也不算是源起於對岸的零食,反而是西方世界的零食廠商更早開始販賣!
蠟瓶糖哪來的?蠟瓶糖可能起源自美國
蠟瓶糖其實並非對岸發明的產品,它可能是美國零食。維基百科指出現有的蠟瓶糖是跟美國一家食品廠Tootsie Roll Industries之前生產的同類產品相同,只不過現在去該品牌網站搜尋,並沒有該類產品。不過還是有許多其他品牌同類產品,在亞馬遜或是沃爾瑪網站都可以看到,也有南韓網紅在推同類產品。
回到台灣,同類型產品曾在夜市被主管機關稽查下架。不過由於並未嚴格執行,相信目前全台夜市與雜貨店等地方,應該都還有機會買到。
蠟瓶糖外皮真是蜂蠟?專家揭違法成分與潛在威脅
林口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剛開始看蠟瓶糖會有點像口香糖,嚼一嚼把裡面的液體糖漿吞下後,再把外皮吐出來,感覺很炫。
但真要仔細檢視,會發現其實它是違法的,沒有經過食藥署的邊境查驗登記,也沒有足夠標示廠牌、保存期限、成分等資訊。特別是外皮的成分標榜是蜂蠟,但是因為產品價格很便宜,就會懷疑那到底是不是蜂蠟製成,有沒有可能是工業級的蠟比如石油蠟、合成石油蠟等。
舌頭出現這異狀小心!問題成分恐傷害大腦發育
另外,色彩鮮豔的食品,使用的著色劑問題也務必注意。由於這類產品外觀五顏六色,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認為,買任何東西給小孩子吃,最好都是原型食物,盡可能不要用糖果獎勵孩子,過往林杰樑醫師常講,獎勵孩子的食物很可能都是一些垃圾食物。
除了糖要限量,如果吃完糖果,舌頭有五顏六色的話,也要考慮一下食品添加劑種類,目前藍色1號、2號、綠色3號、黃色4號、5號、紅色6號、7號、40號都是可以合法添加的著色劑。
譚敦慈指出,如果吃到違法添加的著色劑,是有可能產生腦部發育問題,過去也有一些研究發現人工色素可能會加速過動的症狀,因此建議大人小孩都還是謹慎為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