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提早洗腎你還無感!3種殺手行為是腎臟早衰催化劑,這些吃越多腎越快出事

新聞中心傅鴻儒
2025-08-14 12:00:00
384,384
收藏
分享
台灣素有「洗腎王國」的稱號,洗腎率全球第一,慢性腎臟病更在十大死因中榜上有名。然而,就算年紀不大,腎臟也可能會「提前老化」,而且危險的是腎臟老化常常是無聲無息的,也就是說初期幾乎零症狀,等到身體警報響起,不少人可能已經離慢性腎衰竭或洗腎只差一步!

腎臟科名醫洪永祥近來在臉書貼文歸納出「讓腎臟提早報廢的三大關鍵因素」,並點出太多人健檢只關注三高的數字,但別忘了「腎臟關鍵指標」也要盯緊,有望提早抓出腎臟衰老的警訊!

讓腎臟提早報廢的三大關鍵因素



腎臟早衰推手1:慢性疾病,尤其糖尿病是腎臟最怕的第一名



慢性病控管不好,腎臟老化速度會比你老的還快。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3年腎病年報,洗腎患者的高血壓共病率高達67.5%、糖尿病46.8%、心血管疾病43.1%。 

  • 糖尿病:糖尿病是洗腎頭號元兇,也被洪永祥醫師列為腎臟最怕的第一名慢性病!高血糖會損傷腎臟內負責過濾的腎絲球,進一步引發蛋白尿與腎衰竭。台灣研究曾指出,糖尿病患者每4人就有1人會發生初期腎病變,若血糖失控、照護不佳,風險更是倍增。

  • 高血壓:高血壓會讓腎臟微血管硬化,血壓越高,腎臟微血管承受的壓力越大。研究顯示,收縮壓每上升10mmHg,慢性腎病風險約升高13%。

  • 高尿酸與痛風:當尿酸結晶沉積在腎臟,會造成腎結石與尿酸性腎病,長期尿酸過高會加速腎臟纖維化!根據《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高尿酸血症與慢性腎衰竭的進展有明顯關聯。因此控制尿酸不只是避免關節痛發作,還是保腎的重要一步。

  • 心臟病:有句話說心腎一體,顧名思義是說心臟與腎臟功能密切相關。當心臟無力輸送足夠血液時,腎臟灌流減少,容易引發所謂的「心腎症候群」。根據統計,超過45%的慢性心衰竭患者合併腎功能不全。

腎臟早衰推手2:日常四種習慣,是左右腎臟命運的隱形殺手



生活方式會對腎臟造成巨大影響,習以為常的壞習慣如果再不提高警覺,就可能讓腎臟提早報銷:

  1. 常憋尿會增加泌尿道感染與腎盂腎炎風險。

  2. 熬夜與慢性壓力使交感神經活化、血壓上升,腎功能退化速度快20%以上。

  3. 長期使用止痛藥或不明中草藥會減少腎臟血流,甚至引起中草藥腎病變。

  4. 抽菸使腎血管收縮、氧化壓力升高,腎功能惡化速度比不吸菸者快兩倍。

有些食物「吃越多、腎越累」!下一頁看更多避免腎臟早衰的保養關鍵


腎臟早衰推手3:吃越多、腎越累的四種飲食方式



別小看你吃進肚子裡的每一口食物,不小心吃錯就會加速腎臟老化,誘發慢性發炎與功能退化:

  1. 高油鹽糖飲食:會使血壓升高、血管發炎、腎臟血流受損,是慢性腎病的風險因子,也會導致糖尿病與高血壓進一步傷腎。

  2. 高蛋白攝取: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含氮廢物,需由腎臟排出。若長期高蛋白飲食,容易讓腎臟「過勞」,原本腎功能已下降的人要特別小心。

  3. 加工食品中的隱藏磷:例如可樂、火腿、泡麵調味包常含磷酸鹽添加物,會加重腎小管負擔,導致血鈣降低與血管鈣化。

  4. 水喝太少或太多:長期水分攝取不足也會讓尿液濃縮,增加結石與感染風險;過度喝水則可能導致低血鈉,腎臟病患者更需慎量。

健檢別忘「腎絲球過濾率(eGFR)」看看腎臟老化沒



想看看自己的腎臟是否已「超齡」,健檢時一定要留意「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否低於同齡平均。洪永祥醫師提醒,一般來說,20-30多歲時為高峰,約110-130分,40歲後開始逐年衰退,80歲後約有1/3的民眾會低於60分;但如果年輕人低於同齡平均,就可能是腎臟提前老化。

不過,eGFR會受肌肉量、飲食、藥物影響,腎臟到底有沒有出問題,還需醫師綜合評估。如果健檢出現紅字,務必盡早就醫,並養成控制三高、避開傷腎藥物與補品、保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等「保腎基本功」,才能延緩腎臟退化,遠離洗腎威脅。

參考資料:
  1. 腎臟早衰?三大因素讓腎臟老得快!
  2. 2023台灣腎病年報
  3. 積極掌控造成糖尿病患腎病變危險因子 有效降低台灣洗腎人口
  4. 疲倦、易喘⋯恐是「心腎症候群」!中醫曝死亡率「逾常人35倍」
  5. 憋尿10大恐怖傷害!憋出中風心肌梗塞、還可能要洗腎
  6. eGFR是什麼?
  7. KDIGO 2022 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管理指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