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百歲爺爺天天爬山也主動脈剝離險沒命!不只胸痛4種類中風症狀別大意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
2025-06-24 11:00:00
20,665
收藏
分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團隊近期完成一項高難度的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成功為一位百歲爺爺進行手術治療。醫療團隊運用關鍵的血管吻合技術,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風險,歷經8小時的奮戰,順利完成手術。病人不僅在極高風險下倖存,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甚至能以輪椅推著家人一同行走進行復健,創下全台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最年長成功案例。

百歲爺爺能爬山、仰臥起坐,卻主動脈剝離陷險境



出生於民國15年的蔡爺爺,幾十年來每天爬桃園虎頭山,平日生活作息規律,體能維持良好,雖高齡近百偶爾家人也會陪他去走虎頭山步道和山友做運動操及每天公園散步做仰臥起坐等運動鍛鍊肌力。4月時他在家中突發心跳與呼吸停止,先緊急CPR並送醫檢查後,被診斷為急性主動脈剝離,家屬一度陷入兩難抉擇。

北醫附醫心血管中心主任暨心臟血管外科許傳智醫師指出,蔡爺爺當時心跳、血壓皆偏低,並出現主動脈剝離引發的心包填塞併發症,血液流入心包腔造成壓迫,若不及時手術,恐於48小時內有生命危險。

然而,主動脈剝離手術本身風險極高,術中還可能發生腦中風等併發症;加上病人年齡已超過傳統手術風險評估的上限95歲,手術的困難度更形升高。

百歲爺爺戰勝主動脈剝離,治療成功盼長壽「呷百二」



在術前與家屬充分溝通後,醫療團隊採「雙主治醫師」制度,由許傳智主任與心臟血管外科蕭鎮源主任聯手執刀,並肩作戰與時間賽跑,最終順利完成手術。病人術後恢復良好,並積極參與復健,住院約一個月後順利出院。許傳智主任形容,這是一場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功手術。

蔡爺爺的女兒蔡小姐表示,全家長期於北醫附醫就醫,面對父親的生死關頭及極高風險,家人曾一度掙扎,然而父親手術意願強烈、配合度高,最終仍選擇相信醫師團隊的專業。她感謝醫療團隊的耐心與細心,並期盼父親能繼續健康長壽「呷百二」。

主動脈剝離危及性命!超過65歲就是高風險,「類中風」症狀別大意



許傳智主任說明,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極具致命風險的心血管急症,當中層剝離(median layer dissection),血流會衝入血管壁層間,形成真假腔結構,若未即時處置,恐因大量出血或重要器官缺血壞死而危及生命。 

蕭鎮源主任補充,主動脈剝離常見於長期高血壓控制不良、家族病史、動脈瘤體質,或患有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者,65歲以上高齡族群亦為高風險群。

主動脈剝離的症狀多變,最典型為突如其來、撕裂感劇烈胸痛或背痛,有時可能放射至腹部與四肢,甚至誤認為心肌梗塞。

病人也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冒冷汗、意識混亂或單側肢體無力等類中風症狀,若有上述情形,應儘速就醫,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黃群耀副院長提醒,主動脈瘤為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因子之一,基因檢測對於家族性主動脈瘤病人極具幫助,可協助確認是否與特定基因突變有關。

北醫附醫積極發展精準醫療,若有家族病史,可諮詢遺傳諮詢門診或專科醫師,由遺傳基因分析師等專業人員提供家族成員適當的篩檢建議。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