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熱門關鍵字:

肥胖,不只是數字而已!

早安健康企劃
2025-06-09 00:00:00
9,766
收藏
分享
你心目中的理想體態是什麼樣子?肥胖只是比較不好看?愈瘦就一定愈健康?
全世界正面臨肥胖危機,很多人對於肥胖卻還是有著許多誤解!

無論胖瘦,重點在於改變脂肪過多的身體組成!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掌握關鍵,聰明打造理想好體態!

你也胖,我也胖,大家都胖胖!


無法維持理想體態總是令你煩惱嗎?

其實,這不只是你我的小煩惱,更是全球人類的大問題!

現代社會要取得食物十分容易,經常是吃下高熱量卻不見得能營養均衡,再加上少運動、壓力大、常熬夜或失眠等因素影響,體態問題可說是超乎想像地普遍。

全球成年人肥胖率30年翻一倍!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研究顯示,從1990至今,全球成人肥胖已經翻倍。
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則推估,未來到了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數可能達到19億人,等於大約每4個地球人就有1個人是肥胖的。

台灣連續多年蟬聯亞洲最胖國家!


而我們所在的台灣,依國健署資料,2016-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人數較8年前增加了17%。
「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也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進一步升高為50.3%,相當於每2個台灣成年人就有1個人過重或肥胖。

47%台灣人正在追求理想體態!


因此,如果你也在為體態而煩惱,你一點也不孤單!一項調查指出,有28%的台灣人目前正為體重或肥胖的問題而感到困擾。
調查也指出,有47%的台灣人為了追求理想中的健康體態,已經採取行動,正在減重或有意識地控制並維持體重。

下一頁,看更多體態管理迷思

瘦就一定健康?盤點理想體態迷思


Q:肥胖怎麼判斷?


肥胖的常見判斷方式,有體重、BMI等,但要小心僅止於外型的判斷,可留意不同的肌肉與脂肪組成的數值,更能對健康及體態產生意義;體脂率判斷脂肪多寡,腰圍、腰臀比,有助於判斷內臟脂肪多寡,過多的內臟脂肪有害健康!

BMI(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2
正常值:18.5 ≦ BMI < 24.0(超過則為過重,BMI27以上為肥胖)

體脂率:利用具有量測體脂功能的體重計等,得到體脂肪佔體重的比例。
正常值:男性≦25%、女性≦30%(超過則為肥胖)

腰圍:站直並找出肋骨下緣、骨盆上緣,兩者之間的中線即為腰圍。
正常值: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超過則可能內臟脂肪過多)

腰臀比:腰圍(公分)÷ 臀圍(公分)
正常值:男性≦0.92、女性≦0.88(超過則可能內臟脂肪過多)

Q:BMI正常就等於健康嗎?


不一定。即使看起來瘦、體重輕,體內仍可能有許多內臟脂肪,是隱形肥胖的「泡芙人」!很多愛吃甜食、不運動的人都是這類型,雖然比較難一眼分辨,仍要多多留意健康問題!

什麼是內臟脂肪?內臟脂肪的危害?

體脂肪可分為皮膚底下的「皮下脂肪」,以及內臟周圍的「內臟脂肪」。如果胖的是手臂、臀部、大腿,多半是皮下脂肪;如果胖的是肚子,則可能是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是附著在整個腹腔的脂肪組織,本來可以支撐、固定及保護內臟,但是當內臟脂肪過多時,將提高罹患代謝性疾病的機率,不僅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甚至和癌症的發生也有關係,對人體危害甚鉅。
肥胖對身體的危害

Q:

打造理想體態,只要少吃一點就好?

不建議。很多人以為「少吃多動」能加快減肥,其實少吃、節食的作法,容易造成每天攝取的熱量不足,營養失衡或缺乏,反而無助於控制體態。
身體在熱量不足時,會開始分解肌肉以提供身體所需營養,使得肌肉流失,因此少吃、節食會讓你瘦掉的都是肌肉,體脂肪沒有減少,營養不足還會讓你精神差、易生病、顯老,減去體重,也減去健康,這樣會造成基礎代謝率低落,一旦回到正常食量就容易復胖。

Q:體態管理怎麼做才對?

重點是要改變體組成!人體組成包含水分、肌肉、脂肪、骨骼等,即使體重沒有明顯變化,只要體組成的肌肉變多、脂肪減少,視覺上就有改造的效果。

建議每天都要吃足身體所需的營養,配合適當的運動,努力減脂(內臟脂肪)同時也增肌,除了能讓體態看起來更緊實有型,肌肉燃燒的熱量比脂肪來的多,因此也有助於拉高基礎代謝率,打造不易囤積脂肪體質,鍛鍊肌肉塑造曲線好身材!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BMR):決定身體所需熱量的重要工具。BMR會根據身高、體重和年齡等資訊,透過複雜的公式計算得出。也可利用網路小工具幫助計算BMR。
點我馬上算BMR!

下一頁,看更多體態管理關鍵!


理想體態=1大關鍵+5大要素,腸道健康是根本

若你正在為體態而煩惱,體態管理不能只是口頭說說,更要付諸實際行動!
事前有完整規劃的行動,更可以讓你在打造體態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動中務必要掌握的1大關鍵,就是調理「腸道健康」。「腸道健康」是養成理想體態的鑰匙,建立腸道健康有助於抑制食慾、提升代謝,為體質打好底。

在「腸道健康」的基礎之上,代謝率也是維持良好體態的關鍵,調整生活中的5大要素,包含:飲水、營養、活動、睡眠、壓力,按部就班並持之以恆,自然可以達成體態管理的目標!

1.飲水:水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也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身體和認知功能。早上喝水可促進腸道蠕動,餐前飲水有助於降低食慾,幫助飲食控制。

2.營養:維持均衡且多樣化的飲食,攝取適量的巨量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營養素等,有助於支持身體的新陳代謝和重要功能。

3.活動:規律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幫助管理血糖、改善睡眠品質和提高心智敏銳度等。我們每天必須步行7000步,或每週運動2.5小時以上。

4.睡眠:睡眠可強化免疫功能、新陳代謝、認知功能等。建議每天要有1.5-2小時的深度睡眠,可透過限制白天小睡、保持活躍、擬定時間表、睡前不看螢幕等,延長睡眠時間並提高睡眠品質。

5.壓力:壓力會改變飲食習慣,也會促進內臟周圍儲存脂肪,平時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並且學會「愛自己的身體」,專注於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五大要素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